领着村民蹚出致富路
■ 本报记者 赵艳君
“7名市派第一书记到村后,迅速进入角色,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月28日,市派莘县第一书记工作联络组组长张鑫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记者讲述了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担当实干,投身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
在徐庄镇纸坊村,第一书记孙强驻村后,通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民主议事机制,召开民主议事会,决定在闲置的河坡荒地上发展杞柳种植。经过发展,河坡两岸是翠绿杞柳,河坡内侧是清澈河水,杞柳种植不仅美化了环境,让村集体实现长期增收,还带动了编织产业发展,解决村里部分劳动力就业。杞柳种植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如今纸坊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在妹冢镇杨楼村,第一书记李秀远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推进废旧坑塘治用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坑塘经济,一个个“脏水坑”变成了“聚宝盆”,杨楼村共治理坑塘30余亩,开发淡水养鱼、莲藕种植坑塘面积6亩,预计村集体可增收6万余元。杨楼村利用“淡水养殖+莲藕种植”“休闲垂钓+观赏”等模式,打造出“叶绿花红果飘香、鲤跃荷绽人欢畅”的农村最美坑塘样板,实现乡村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双丰收。
市派第一书记张超峰帮包的河店镇杨炉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群众提升种植技术和改良品种。合作社一年可育1500余万株优质种苗,预计可覆盖农户3000余户。同时,积极申请上级资金建设高标准育苗棚,安装航喷、自动点籽机等设备提高育苗棚现代化水平,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合作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从寿光引进高精量的播种技术,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和播种的可控性,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同时提高了抗病性和种苗质量。另外,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养村内电商人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推介本地种苗、香瓜、西红柿等农产品,为农户丰产丰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