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垓子镇
织密为民服务“一张网”
本报讯 (记者 夏旭光) “吕堂村以前垃圾堆积严重、清运不及时、缺少人员管理,经村干部与镇党委衔接沟通,采取广播告知、沿线停靠、定时收运等方式,将户外垃圾桶收回,减少病毒滋生地和二次污染……”3月20日,临清市刘垓子镇党委书记都善超说。
临清市刘垓子镇聚焦“三提三敢”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服务”新模式,构建“两长七员一站”网格化治理体系,围绕网格长、胡同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把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充实到“小网格”中,打通各个“节点”,实现了网格内各项工作“多网合一”,让党组织覆盖到每一个阵地,让服务“渗透”到每一位群众,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刘垓子镇将网格化治理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通过网格长、胡同长、志愿者入户走访、微信群聊天等形式,全面了解辖区群众的“微心愿”和民生需求,将辖区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工作做到一事一记,制定“需求清单”,针对困境儿童、独居老人、失独家庭、残疾人等各类特殊人群制定详细的“服务清单”。
问题收集后,上报网格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的作用,部门联动,形成了解决疑难问题的强大合力,打造了“参与有平台、协商有机制、议事见成效”的运行模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村内大家庭的“温暖”,潜移默化提升基层治理维度,实现“小协商”撬动“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