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大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 东阿县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陈忠伟
近期,学校党组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校长书记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开齐开全思政课程,努力实现向课程思政转变,逐渐形成了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通过智慧课堂的构建、实行小先生制、书写亲人小传、寻找心中的英雄、党史赋能大课堂、沉浸式现场教学、红色教育研学、徒步祭英烈、英才强基工作室建设和全员式参与思政建设等方式,让思政教育如盐着水、润物无声,走出了一条学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为亲人写小传——创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场”。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易出现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写亲人小传可以帮助他们在感恩教育中理解、热爱父母,以家长的无私付出激励自己刻苦学习、诚实做人。为父母写传记不仅是一项作业,还是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小先生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助推器”。让学生上台当老师的“小先生制”,鼓励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目前,全校每个学科和生活、纪律、就餐等方面都设有“小先生”。这种方式能促进大家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寻找心中英雄——校准学生未来发展的“航向标”。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雄观、价值观?学校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挖掘英雄人物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敢于拼搏等方面的小故事,用学生看得懂、能代入、有共鸣的图文形式展现出来,拉近榜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
沉浸式现场教学——丰富拓展育人“‘心’空间”。学校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挖本土资源,以黄河文化引领思政教育,通过沉浸式黄河思政课教学,让黄河文化在思政课上“活起来”。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了东阿县“鹊乡检风”爱国主义综合教育基地,开展大思政课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党史、法律等知识从思政教材中鲜活地走出来,为学生筑牢理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办好一场生日庆典——帮助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的使命,始终是我思索的问题。14岁是青少年步入青春期的起点,为祝贺他们完成青春的美丽蜕变,为他们的青春之旅点燃希望的火炬,到现在,学校共举办了四届以“成长、感恩、责任”为主题的“14岁生日庆典”。通过庆典活动,孩子们完成了青春的美丽蜕变。
成立英才强基工作室——守护好时代新人的“根与魂”。学校先后成立思政工作室、英才强基工作室和党史教育工作室,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家乡,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家乡发展、学校发展、日常生活中,努力创建“党建+黄河思政”特色品牌,做到英才学党史,筑起思想基。
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思政教育内涵,锻造思政教师队伍,拓宽思政育人新空间,打造思政教育“金课”,努力培养具有黄河精神特质、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