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书写军人风采
——记全省优秀军休士官李恒芳
■ 本报记者 沈欣欣
“我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愫,虽然退役多年,但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在我肩上,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对得起入党誓词。”5月27日,聊城市军休所军休士官李恒芳的话掷地有声。
1999年,19岁的李恒芳怀揣着对军营的崇高向往,光荣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尊重领导,团结战友,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了军营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保家卫国十二载,2001年,三期士官服役期满后,李恒芳不得不告别留给他美好记忆的绿色军营,退役回到家乡聊城市阳谷县。
脱下军装的李恒芳,一直保持军人本色,牢记党的教诲,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铭刻在心。2014年,他加入阳谷县义工联合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开启了公益事业的新征程。
三伏天,他带领义工为环卫工人送去解暑绿豆汤;腊八节,他为环卫工人送去腊八粥和防寒用品。
节假日,他组织义工为敬老院老人们包饺子、表演节目。
“七一”,他走进校园给学生们讲述军营峥嵘岁月。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带领爱心人士去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善款。
疫情期间,他积极组织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把物资送到抗疫一线。
河南洪涝灾害时,他组织义工为抗洪一线人员送去热腾腾的可口饭菜。
……
2018年8月,得知阳谷县3名大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却因家境困难,被学费挡住了升学之路,李恒芳立即发起资助倡议,短短几个小时,便为3名大学生募集捐款9900元,并第一时间把学费送到孩子们手中,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生活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每每提到李恒芳,阳谷县闫楼镇于便村老人陈道富总是这样说。
陈道富已经70多岁,他和老伴身体状况都不好,常年吃药,由于家庭变故,生活非常艰难。李恒芳隔三岔五就去看望两位老人,为他们带去生活用品,帮他们打扫庭院。
十年来,李恒芳组织义工开展公益志愿活动6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 800多小时,个人出资捐款捐物2万余元,相继荣获山东省首批德耀齐鲁“道德公民”“聊城好人”“第八届全市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全省优秀军休士官”等荣誉称号。
现在,身为阳谷义工联合会副会长的李恒芳又多了一个身份——阳谷县闫楼镇于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带领全村人一起干事创业的“领头雁”。
谈及未来,李恒芳说:“作为一名军休士官,我将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竭尽全力为村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退役老兵的奉献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