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淄赶烤”对聊城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的启示

■ 张承斌

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持续火爆,“进淄赶烤”成为一种风潮。然而,少有人知的是,淄博还是中国鲁菜发源地,美食文化在这座城市早已润泽绵延近3000年。淄博烧烤火出圈看似偶然,实则源于淄博美食文化代代传承、创新发展的自信和底气。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同样有着美食文化的基因和底蕴。立足建设“六个新聊城”宏伟蓝图,聊城明确了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的定位,亟须将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提上重要议程,为城市发展增添撬动点和新引擎。

文旅融合,跨越发展。作为“两河明珠”城市,聊城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合,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美食居旅游六要素之首,舌尖上的美食之旅,既是味蕾的吸引,也是文化的吸引,做好美食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聊城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要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打造,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用秀丽风光和味觉盛宴让游客全方位感受聊城风土人情。要推广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餐饮,规划打造美食名街,使地方美食成为聊城的一张亮丽名片。要让游客既可以循着古城小巷感受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泛舟河湖尽享身心安然,也可以在一道道地方特色美食中享受味觉与视觉的盛宴。

资源整合,形成品牌。鲁西平原,沃野平畴,蔬菜大棚鳞次栉比;黄河两岸,瓜菜飘香,农副产品美不胜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主产区之一,聊城为诸多美食的诞生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空心琉璃丸子、八批馃子、聊城铁公鸡、沙镇呱嗒、高唐老豆腐、临清清真八大碗……一个个让人回味悠长的经典美食早已融入聊城人的日常生活。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将这些散落民间的聊城美食“串珠成链”,实现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让“聊城味道”走出聊城、拥抱新时代。要充分发挥“聊·胜一筹!”农产品区域整体品牌效应,让“放心吃吧,聊城产的”成为广大消费者对聊城农产品和聊城美食的共同认可。

政企联合,双向奔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是政府与市场的一场“双向奔赴”,淄博烧烤的出圈,烧烤只是道具,以服务为主的政府职能转型,才是促成这场“双向奔赴”的内核。聊城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内生活力。要给予市场经营主体更宽广的行动自由度,让市场欣欣向荣、充满活力。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配套设施,加强交通、餐饮、住宿、卫生等保障,让游客“既来之则安之”,变“流量”为“留量”,最终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变量”。

古今结合,守正创新。聊城美食文化千年流传,却并非一成不变。聊城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要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将传统古法与现代技艺有机结合,让“聊城味道”更加鲜美醇厚、韵味悠长。要充分挖掘“聊城新三宝”(阿胶、桑黄、灵芝)等新时代聊城高端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潜力,丰富聊城美食菜谱,提高聊城美食品位,增加聊城美食价值。

黄河故道、运河岸边,流金岁月一去不返,却留下许多聊城人“儿时的味道”。在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运河时代”之际,聊城向全世界诚挚发出“两河之约”,彰显了文化自信和战略自信。乘风破浪正当时,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聊城应有所为,大有可为,必有作为。

2023-06-0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2424.html 1 “进淄赶烤”对聊城打造“两河美食文化”品牌的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