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纬之间有杆“秤”
——探寻聊城造纸用工业网毯产销两旺之道
■ 本报记者 胡欣
“这批货是俄罗斯客商Solikamsk订购的9.3米宽幅毛布,已通过检验、包装、入库等程序,即将交付客户使用。”5月29日,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销售副总张新月说。
今年以来,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产销两旺,仅5月份订单量就提升了20%,创历史同期最高。
当前,国内外市场各种不确定性并存,给造纸和相关行业带来极大影响。如何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保持生产经营的“高景气”?“于变局中抢先机,就必须拿出质量过硬、科技含量高、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公司总经理于法民一语中的。
密码之一:做强质量,“破局”成长
造纸用工业网毯,是造纸工业中纸张成型和输送所用的织物毡。多年来,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深耕造纸网毯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能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式的定制。”于法民说,“任何一种底网毛毯,都是由基网层和绒毛层两部分组成。我们通过不同基网模块、纤维层模块的复合叠加,使其具有不同的特性,制造出多种类型的造纸用工业网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各类精密复杂设备有序运行着,只有几位工人来回巡视。企业借助制造业发展大趋势,对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不断提升网毯智能制造水平。以实用为标准,采取全资购买与联合研发相结合,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改造升级生产设备。企业利用这些设备生产的工业网毯产品质量可靠、性能领先,在市场上深受用户欢迎。
4月25日,俄罗斯BKT公司客商慕名前来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对企业产品质量非常满意,回国后立马发来了采购55条宽幅毛布的大订单。
密码之二:抓技术创新,“跟跑”变“领跑”
虽然造纸用工业网毯属于工业领域的小众产品,但市场竞争仍然非常激烈。2000年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无论是从技术、设备还是产品等都在国内同行中排名末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每年从销售收入拿出逾10%的资金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针对高速卫生纸设备使用需求,公司与高校联合成立毛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膜结构毛毯,通过特殊工艺在毛毯表面复合一层致密的微滤膜,提升纸页传递性能和脱水性能,改变了新毯上机时要空机运转和车速提升慢的弊病。
随着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企业产品持续向中高端迈进,主导产品BOM复合叠层底网造纸毛毯,
产品车速、透水性等性能均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目前,企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宽幅纸机上,成功替代部分进口网毯,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引领了整个行业的投资路径。
密码之三:“卖产品”与“卖服务”结合,塑造竞争新优势
“我们始终认为,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是衡量产品的一杆‘秤’。”于法民介绍,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在给用户解决问题中建立信任、赢得订单。
公司每年派技术骨干到造纸厂家考察学习,根据厂家需求确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向和重点,优化设备性能、生产流程。销售人员主动向客户征求意见建议,并及时向企业反馈。这种全员参与、有温度的服务,保证了企业产品“适销对路”,也促进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造纸毛毯宽幅会从现在的7米扩宽到12米甚至到13米,这是目前国内国际主流的宽度。”于法民介绍。2021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订单数量减少。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聊城经纬工业网毯有限公司以产品结构深度调整为突破口,瞄准大纸机、大宽幅的产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刷新可提供毛布的幅宽纪录,成功生产出幅宽为9.3米的毛布。今年以来,企业大纸机订单比例由原来的占比40%,提高到50%,并与白俄罗斯、希腊、乌兹别克斯坦的客户形成合作意向。
工厂所有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配合企业生产需求,分类排列客户订单,根据分类订单进行排期,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保质保量按时交付订单。
“下一步公司将精准下好‘研发’与‘市场’两盘大棋,进一步提高生产高端、宽幅毛布的能力,计划采购更宽的针刺和定型机器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届时,可以满足全球造纸机压榨织物的幅宽和技术要求。”于法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