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阿以“123”模式办好黄河思政“金课”
本报讯 (记者 曹天伟 通讯员 李磊) “保护黄河也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都能遵法守法,自觉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近日,在东阿县《黄河保护法》宣介主题广场,水政监察员正向前来参加普法研学活动的学生们讲解《黄河保护法》等内容。东阿县立足地处黄河岸边的位置优势,创新推出思政教育“123”模式,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思政“金课”。
建立一项机制,做好黄河思政顶层设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编制《东阿县教育体育系统用黄河精神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健全黄河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督导考核机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督导评估范畴。
用好两支队伍,提供黄河思政人才支持。一是锻造具有“黄河精神”的教师队伍。在东阿县实验中学成立黄河思政工作室,辐射全县中小学专兼职思政教师120名。同时把黄河文化纳入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黄河精神”的教师队伍。二是用好具有“黄河情怀”的志愿者队伍。邀请中国2021年度法治人物、东阿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中队长张道强讲解依法治河、普法护河的感人事迹,提高了公众保护黄河的意识。
实现三个融合,打造黄河思政精品课程。一是融入课堂,提升思政课高度。对黄河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编制《黄河文化读本》《黄河岸边是故乡》等校本教材,以诗词、成语、俗语、歌谣和历史故事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黄河文化教育,共开展黄河文化主题校本课堂231节次,受教育中小学生4.9万人次。二是融入德育,增加思政课温度。围绕黄河文化开展系列德育活动,组织开展“争做新时代黄河好少年”国旗下的演讲65场次,受教育学生4.9万人次。三是融入社会,拓展思政课宽度。围绕黄河耕读文化,在东阿县姚寨镇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先后组织25所中小学校、3.4万名学生分批到基地进行劳动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