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阿数字赋能政府投资审计转型
本报讯 (记者 曹天伟 通讯员 闫慧忠) 今年1月,在全市审计机关改革创新动员大会上作关于投资审计转型升级的典型发言,改革创新考核工作位居全市第一;3月,在全市科技强审标准化建设工作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东阿县审计局采取数字化审计模式,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审计转型,审计工作质效实现新突破。
数据先行,建立一体化数据采集机制。在项目开展之前,打通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多部门、多行业的审计数据获取渠道,采集整理17类41项基础数据。借助金审三期平台,采取集中和分散互补的数据采集方式,批量采集公共投资项目手续、招投标、地质勘察、图纸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财务、造价咨询等数据,实现数据采集“零跑腿”、数据存储“零遗漏”、数据分析“零接触”,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技术赋能,助力疑点问题精准突破。全面梳理各审计领域大数据审计方法,推动大数据与投资审计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多领域方法模型体系。如在农村公路项目和城区道路项目审计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使用RTK测量仪对工程进行抽测,将测量数据导入测量软件计算沥青及混凝土面积,对比工程量清单及造价咨询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发现虚增造价、高估冒算等问题。通过揭示问题、督促整改,核减投资额2000余万元,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流程再造,充分发挥审计预警作用。更新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流程,重新梳理资料审核与接收、送达通知、现场勘测、审计取证等程序,确保审计工作有序运转。推动投资审计工作从事中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变,明确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共5个板块77项风险点,将监督重心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转向服务决策、促进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截至目前,已完成9个重点民生投资项目的监督谈话和风险警示,涉及17个部门单位,梳理审计常见问题、注意事项和违法风险点共12类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