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麦田,亦是干部锻炼场
■ 鞠圣娇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讲究的就是一个“抢”,田野里随处可见忙碌的群众,有的乡镇还派出党员干部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群众抢收抢运。在与群众一起“战三夏”的过程中,这些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收获了民心,自身也得到了锻炼。
大事难事看担当,考验面前见作风。“三夏”就是群众的难事、大事,从有没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等方面,就能看出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无劳动力、困难等特殊群众的帮扶上,还体现在对“三夏”工作具有预判力上,比如对收割机械调配、粮食晾晒、农技指导、物资储备和用电用水安全隐患防范等工作做到向前展望、提前谋划,争取一部分困扰群众的问题不再出现,做到一部分问题在田间地头得以解决。
“三夏”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沟通能力。比如,每年开展的秸秆禁烧宣传中,有的干部会感觉“群众难打交道、工作难以推动”,可能是因为跟群众关系不亲近,开展工作不结合实际,群众不认可、不信服;也可能是因为说话用词“高大上”,群众理解不了,双方交流隔着一层窗户纸。要改变这些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与群众一同劳动,拉家常、交朋友,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
“三夏”抢收抢种,是场硬仗。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认识,与群众一条心,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想得细、做得到、干得实,在这场硬仗中交出漂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