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深处话丰年
——我市强化服务保障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 本报记者 张晨
眼下,小麦进入收获期。我市强化服务保障,全力备战“三夏”生产,确保620余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全力抢收,机械是关键
6月4日,在阳谷县祥光经济开发区,山东富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繁忙景象,农技人员正在对农机设备进行全方位检修、调试,确保不误农时。
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宾介绍:“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械、脱粒机等120余台(套),服务阳谷县及周边10万亩地,已经实现了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业机械的投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也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小麦种植户谷奎祥说:“以前种这些地累得要命,现在合作社的收割机开进麦田,几亩地一会儿就收完了。”
今年,我市以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组建农机专业维修服务队,开展巡回指导和跟踪服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机手对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调试,尽最大努力降低小麦机收损失率,做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确保颗粒归仓。”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孝龙表示,截至目前,全市检修保养小麦联合收割机1.8万余台、其他各类农机具7万余台(套)。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了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农机跨区转运通畅。王孝龙说:“我们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卡口设立了28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开通“三夏”农机作业用油绿色通道,确保农机用油供应充足,省内省外机手同享用油优惠5%。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
5月23日,在临清市刘垓子镇种子基地的麦田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农业技术专家正围绕“三夏”农业生产特点,为农技员和种粮大户开展现场培训。
临清市农业农村部门除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授课外,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课堂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机收减损,减少粮食损耗。
“这次学到的机收减损新理念,我要及时传授给群众,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潘庄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潘爱霞说。
为营造比学赶超、节粮减损的氛围,聊城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机收减损比武活动,选树“农机作业减损能手”标杆,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积极推介机收减损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同时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机收损失监测,对损失率偏高的,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做到“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
6月4日,全市“三夏”农业生产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一行来到山东农信种业有限公司,参观了公司粮食仓储烘干设备。“整套设备全程自动化控制,有日烘干量300吨的烘干塔、湿粮仓等硬件设备,以及年烘干量约1万吨干粮的储备能力。”山东农信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胥力介绍。
“三夏”关键期,如何保障粮食品质和收益?我市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和农机补贴,积极购置烘干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小麦损失。认真落实粮食收储政策,强化人员、资金、仓容、仪器设备等保障,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服务“三夏”,形成工作合力
“预计麦收期间,我市无明显连雨天气,总体对麦收有利……”6月4日,全市“三夏”农业生产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现场会上,聊城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士恩表示,市气象局将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和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向各界发布气象信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为确保麦收期间消防安全,我市消防部门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强化日常巡查和管理,组建麦田防火队,因地制宜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防患于未然。
当前,已进入“三夏”关键时期。我市要求农业、水利、应急、气象、交通、消防等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投入“三夏”生产工作,严格落实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打好“三夏”生产这一仗,确保夏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