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法治之光

——高唐县创新普法形式推动民法典入脑入心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杨洋

“看了表演,学到很多法律知识,原来民法典这么贴近生活!”

“这个民法典小册子很实用,我要带回去常常翻看。”

……

近期,高唐县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传递民法典的“法治声音”,“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系列普法活动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优化阵地建设

“典”滴提升法治素养

“我就愿意带孩子到民法典主题广场来,环境好不说,还能让孩子学点法律知识。”6月10日,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大石新村村民孙翠香说。

三十里铺镇民法典主题广场以大石广场为依托,精心设计民法典回廊,印刻民法典发展历程等内容,让法典文化走进乡村,村民在闲暇之余浸润到法典文化的氛围中,提升法治素养。

高唐县将贴近群众生活的民法典条文以法治漫画、以案释法等方式进行宣传,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县法治文化广场设有法典展品、法典长廊、宣传展板、液晶大屏,使民法典元素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民法典润泽民心。

融合传统文化

“典”燃学法热情

“这事再不能翻那老黄历,民法典里能说清楚,善意的行为要大力提倡,鼓励大家互帮互助……”“民事权,人皆有,始于生,止于死。婚生子,非婚生,继承权,皆平等……”

一句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民法典山东快书和普法“三字经”,正在高唐县推动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唐县注重结合本地实际,以实用性、践行性、趣味性为特征,通过创新编排山东快书、老范播报普法打油诗等方式,运用方言及地方特色,将法律法规变成了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让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法治教育。

民法典书画笔会、法治葫芦雕塑、普法麦秆画……在画乡高唐,民俗文化、乡土文化与法治文化高度融合,有特色、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作品比比皆是,以多样的法治文化精品吸引群众关注,“典”燃群众的学法热情。

普法方式多样

“典”润群众心田

“线上有奖问答内容设计巧妙、全面,既有趣味性,又能学到法律法规,我和朋友每天都会提醒对方答题。通过答题,我们对民法典都有了更深的了解,非常有意义。”群众高丽说。

把民法典宣传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高唐县以赛促学,让民法典从百姓的“指尖”走进百姓心间;还在线上开展以案释法,融“典”入“点”,对民法典中的亮点及贴近百姓生活的相关法条进行全方位解读。

高唐县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的优势,深入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多角度解读物权、合同、婚姻、侵权责任等和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法治内容,让民法典成为指导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23-06-14 ——高唐县创新普法形式推动民法典入脑入心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3002.html 1 “典”亮法治之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