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星工厂”的智慧密码
■ 本报通讯员 商贺 刘逸飞
6月19日,走进阳谷县极景门窗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2名值班的工人,其他工人都去哪儿了?
“车间安装了5条智能化生产线,这种智能化生产线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生产线,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柔性化生产线,可以与极景云平台实现无缝连接,极大地节省人工。”极景门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一语道破谜底,“智能化生产线可通过云平台将用户订单数据转化成机器人可以识别的加工工艺,由机器人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加工。”
数据赋能,高效协同,这是阳谷县近年来打造“晨星工厂”结出的硕果。“晨星工厂”是指创新能力突出、典型示范性强、应用成效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数字驱动型数字经济企业。6月9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数据赋能”优秀产品入库培育名单及“晨星工厂”试点园区、试点县(市、区)名单。极景门窗有限公司等72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库。阳谷县获评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市、区)。
近年来,阳谷县充分利用“亩均效益”差别化要素配置手段,强化反向倒逼,引导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要效益,同时,制订并实施《阳谷县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循序渐进引导企业智能化发展。先后实施12项智能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阳谷制造”向“阳谷智造”的转变。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阳谷设立“阳谷县企业家日”,组织县级领导深入12条重点产业链企业走访调研、排忧解难,对照“聊城制造20条”等政策清单,梳理成册、上门推送,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强化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保障力度,盘活闲置低效土地454亩,累计为819家企业新发放贷款77.7亿元,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2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达到191家,占比95.5%,民营企业已成为阳谷市场主体的核心支柱。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靶向施策,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改造提升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典型示范性强、应用成效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数据驱动型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一批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模式创新、竞争力强的企业。”阳谷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