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打通综合减灾“最后一公里”

——我市基层综合减灾工作走笔

■ 本报记者 申东方

本报通讯员 文珊

提升基层综合减灾水平,是当下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瞄准社区和家庭等单位,加强基层宣传,让更多群众有机会接触综合减灾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目前,全市已有23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8个社区被命名为“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3个社区被命名为“聊城市应急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5620户农村家庭通过验收并被命名为“安全家庭示范户”。

家庭减灾 有备无患

家庭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提高家庭应急能力是提升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必要措施。

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吉祥苑社区居民葛明家,有一个小小的应急包。打开应急包,纱布、小剪刀、消毒棉棒、医用检查手套等一应俱全。“平时,轻微的擦伤、划伤,都能用里面的医疗用品来处理,非常实用。”葛明告诉记者,这个应急包是东阿县应急管理局发放的,很实用。

除了配备物资外,我市各县(市、区)还制作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为居民储备居家应急物资提供科学参考。临清市青年路街道龙山社区居民王燕手里,就有一份这样的清单。“手摇充电电筒、呼吸面罩、常用药品……如果你拿不准需要买什么,可以参考这份清单。”王燕说。

为提高群众综合减灾意识和能力,我市还瞄准提升群众家庭安全水平这一根本,联合市妇联开展“安全家庭示范户”创建活动。活动中,应急部门和妇联工作人员走进农户家中进行宣传指导,现场排查家庭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引导农村家庭转变思想观念,切实让示范户创建变成广大农村家庭主动参与、“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通过“安全家庭示范户”创建,我市进一步延伸了应急管理工作“触角”,充分激活了基层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为群众安全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试点先行 打造样板

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是茌平区贾寨镇耿店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何确保这些大棚安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应急管理局梳理出社区发展大棚经济面临的大棚年久失修、供电线路老化、废弃物料得不到及时清理等安全隐患,形成隐患清单,摸清了社区安全状况。针对社区应急救援力量薄弱的现状,该局积极协调社区,依托民兵队伍组建了10人的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并邀请聊城消防协会、蓝天救援队为这支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为保证队伍的救援能力,市应急管理局为其购置了统一的服装和安全帽,并为社区配备了100具干粉灭火器材。此外,该局还组织交警、消防、聊城新奥燃气等单位多次为社区居民培训安全用电用气、交通安全和应急处置知识,指导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社区内705座大棚进行“诊断式”安全大检查。很快,耿店社区成为全市首批“应急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社区原有的安全隐患、灾害风险得到了有效治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耿店社区的综合减灾工作成果,在我市很多社区得到推广。通过以点带面,我市社区层面综合减灾能力大幅提升:东阿县陈店社区从组织基础、物质保障、集中宣传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念好“防”字诀,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济津社区组织有一定文化知识、乐于奉献的党员、社区民兵等人员组成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全市应急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呈现出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局面。

2022-01-24 ——我市基层综合减灾工作走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448.html 1 打通综合减灾“最后一公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