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新期待

■ 本报记者 刘敏

“今年的棒子不孬,产量又低不了。”7月14日,站在自家的“邮农场”示范田前,东阿县姚寨镇杨东村的种粮大户张守雨望着绿油油的玉米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张守雨种了90多亩地,其中,有40亩加入了东阿邮政的“邮农场”项目。“邮农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服务专员为纽带,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技服务融合,通过村级服务专员为农户提供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跟踪服务,实现农户“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智慧农业平台。在“邮农场”服务模式中,种植户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App,就能够享受到免费的科技服务。这一点,是其吸引张守雨的原因之一。

“现在钻心虫、蓟马比较多,田间管理很重要。‘邮农场’配送的化肥、农药质量有保障,粮食增产看得见。”成为“邮农场”会员后,平台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送服务信息,这让以前种地主要靠经验的张守雨,对科学种田有了更多了解。

今年麦收,经过现场测产,张守雨家的5亩“邮农场”示范田,与自种田相比,每亩增产204.5斤,增产率达到21.3%。去年秋天,示范田玉米亩产1400多斤,比其他地块相比,一亩地多打了一二百斤。

东阿邮政“邮农场”项目负责人陈建新介绍,“邮农场”项目自2019年在东阿开展以来,已经有6个乡镇、450户社员、6000亩耕地加入。该项目是以“互联网+农业”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种植方案,提供农资精选、田间巡查、技术指导、灾害救急等一站式种植服务,帮助农民种田,让农户不仅实现了降本增产,还学会了如何科学种田。

东阿邮政作为国有企业,在服务“三农”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升级。东阿邮政通过村级服务专员为小农户提供“全程跟踪科技服务+托管服务+套餐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农业新模式,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为农民朋友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对农业而言,“邮农场”项目全面使用手机终端进行信息采集和服务管控,加速了农业信息化进程。科学化的种植管理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通过跨界融合,加深农业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有效实现了种植、生产、收割、销售一体化服务。

“刚加入‘邮农场’项目时,我还有点怀疑,没想到对比下来,确实多打粮食了,服务也很好。”张守雨期待着,今年的玉米能有个好收成。

2023-07-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5013.html 1 种粮大户的新期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