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坑塘变身“聚宝盆”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倪群力

“今天捕鱼1000余斤,能增加集体收入1万多元。”7月16日,临清市新华路街道于庄村养殖的红草金鱼迎来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刘玉贵脸上洋溢着笑容。于庄村把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和村集体增收相结合,在新治理的6亩坑塘投放养殖效益高、观赏性强的红草金鱼近10万尾,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以来,临清市通过引进一批现代渔业养殖项目,大力发展“坑塘经济”,整合各方资源,巧妙盘活闲置坑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周边地区现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在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新华路街道全面启动了“坑塘治理”工程,大力推动乡村坑塘渔业发展,按照“一村一策、一坑一品”的原则,结合村民意愿、村内实情,打造了符合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坑塘11个,经济型坑塘29个,累计养殖面积359亩。

在松林镇刘斗村,他们利用闲置坑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并初见成效。“之前这里是一个因修建高速公路取土而形成的闲置土坑,周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松林镇副镇长侯长胜说,开展坑塘治理以来,松林镇商会赴广州市考察调研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经多方洽谈,该项目在刘斗村成功落地。如今,这个水面面积170亩的坑塘被充分利用起来,为百姓们增收的同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承担该项目的临清市顺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经理任明帅介绍,对虾养殖项目总投入230余万元,去年销售收入360万元,净利润130余万元。今年5月份完成虾苗投放工作,10月份左右出塘,预计产量达60万斤,收入1800余万元,将极大带动周边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2023-07-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5160.html 1 旧坑塘变身“聚宝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