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嘹亮军号声

■ 张万成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总有军号声萦绕心头,久不平静的脑海里总是有一帧帧画面展开,记忆中弥漫着浓浓的温暖。

岁月如歌,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依旧记着嘹亮的军号声。1961年,我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伴随着军号声长大。

四团是边境团场,在基层连队建有民兵排,有的连队就是值班连。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珍藏着儿时最喜欢的军号声:起床号、出操号、集合号、熄灯号……这一串串嘹亮的军号,从懵懂岁月就陪伴着我,直到今天依然时常回荡于耳畔。

说起军号,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儿时战争片中的冲锋号声。在战斗形势最为紧张的时刻,司号兵往山头一站,昂首挺胸,一手叉腰,一手紧握军号,双腮鼓起,吹响冲锋号,让人振奋不已。

军号就是命令!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跃出战壕,潮水般涌向敌军,“冲啊!杀啊!”呼喊声震耳欲聋。敌人闻“号”丧胆,战士们大获全胜。那一刻,军号成了我眼中的圣物,有着能够扫荡敌军的神奇魔力。当时我就想,长大了也要拿个小喇叭去指挥战斗。

现实生活中,近距离接触军号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些日子,连队后面的戈壁滩上,每天都会传来“嘀嘀嗒嗒”的军号声,同学们说那是基干民兵在训练。

一天,我跟着老师来到训练场,身着军服的民兵们队列整齐,英姿飒爽,在教官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训练。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司号员手中的军号,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休息号吹过后,我和老师来到司号员跟前,都摸到了军号。刹那间,神圣感涌上心头。司号员给我讲解了一些关于军号的知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表达着不同的指令。这可是银幕上、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我大开眼界,对军号又多了一层痴迷。

一次活动课,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军事演练”。我们学着士兵的模样,戴起柳条帽,拿着小木枪,分成敌我两方,守卫自己的阵地。我扮演的是司号员角色,用一把小号发布着前进、撤退等命令。

那一天,我觉得自己特别神气。在我的指引和小伙伴们的团结下,我们成功攻下了敌人的阵营,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小号手之歌》:“军号嗒嗒嗒吹,步伐快如飞。革命到底勇向前呀,坚决不后退……”歌声回荡在乡间田野的上空。

光阴荏苒,童年转瞬即逝。如今,军号声已似久违的“天籁”。可每当我读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样的诗句时,耳边总会响起嘹亮的军号声。

有人说,“军号是战争之魂”。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但童年嘹亮的军号声却分明融进了我的生命,成为我人生旅途中闪亮的风景线。

无论是浴血抗战,还是解放风云,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嘹亮的军号声一旦响起,我们的战士就英勇无畏,冲锋陷阵!而敌寇则闻号丧胆,溃不成军!

听父辈讲,我们所在的第一师,是一支拥有三五九旅红色基因的部队,在天山南北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嘹亮的军号声响彻塔河两岸。

70多年前,这支部队在塔里木河两岸开垦出数百万亩良田,将天山以南的戈壁荒原变成了良田绿洲,同样,每天的军号声响彻每一个连队上空。

军号,是人民解放军史册中不可或缺、永当传承的一页!

军号,在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中,用它那久经磨砺的音符,立下了旷世奇功!

而今,和平的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若有战,召必回!声声军号,镌刻在我们兵团人心中!

2023-08-0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6376.html 1 难忘嘹亮军号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