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疗大姐”张玉平
■ 本报通讯员 蒋倩
8月29日,随着一棵棵树木倒地,遮挡在王某和张某之间的阴影也随之烟消云散。一个月前,王某满脸愁容地来到了东昌府区张玉平调解工作室,因为大树遮阳问题,他与邻居张某的矛盾越积越深。张玉平了解情况后,耐心做调解工作,并从多角度多次对二人进行劝导,最终二人各退一步,一场多年的邻里纠纷在张玉平的努力下得到化解。
张玉平是东昌府区人民法院的一名特邀调解员。今年60岁的她,虽早已退休,但每天却十分忙碌。每天一大早,她就要开车赶赴十几公里之外的嘉明法庭“上班”,从事家事民事案件调解。倾听与说话是她的工作日常,为了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聊着聊着就是大半天,也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话疗大姐”。
谈及调解工作,张玉平有着自己的心得,“我的宗旨是为面临解体的家庭做最好的善后,用真情话语帮助当事人消除隔阂、解开心结、走出阴霾。”张玉平作为一名教龄36年的中学教师,接触过不少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学生。也正因如此,努力将婚姻家庭问题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了她开展调解工作的初心。她多次参加“做智慧家长,育幸福儿女”等家庭教育宣讲活动,定期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宣讲,结合实际案例和经典故事,向群众宣讲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的重要性,对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进行深入解读,对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篇亮点进行解析。
每一个案子里,都倾注着她的精力、智慧和耐心;每一次调解中,都有着她的理解、尊重和爱心。做公益调解员3年多来,她参加了600多件家事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调解成功并达成协议的有300多件,帮助43对夫妻重归于好,数十名儿童重新拥有了完整幸福的家庭。
“作为基层的人大代表,为老百姓排忧解困,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2022年初,张玉平当选为东昌府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也开启了她驻法庭开展调解、服务群众、为民代言的新征程。今年以来,她共深入居民区、学校开展走访15次,谈心谈话32人次,努力发挥个人所长,用“话疗”为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主动联系选民,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在今年6月的创城工作专题询问中,她就群众关心关注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提问,相关部门对张玉平提到的校外小餐桌、周边娱乐性场所、非法经营活动的流动摊点等情况进行了综合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有了这重身份,我得更加努力。”张玉平以实际行动让人大代表及人民调解员的身份在为民履职、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