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法治成为大美东昌的“幸福底色”

——东昌府区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 本报记者 刘敏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民之福祉,法之所系。

20多天前,聊城市轲奕平面设计中心的初先生为办理公司营业执照,拨通了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电话。因个人原因,初先生工作日无法到大厅现场办理业务,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立即启用“小易”工作室云帮办平台,不到20分钟就帮其完成了业务申报。下班后,初先生在区政务服务大厅的24小时自助打印机上,刷身份证直接领取了营业执照。“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人感到很舒心。”8月28日,回想起当初的这一幕,初先生感慨地说。

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实现审批效率最优化,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东昌府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近年来,东昌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始终将依法治国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创造了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在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过程中,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以良法保障善治,努力让法治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最亮底色。”东昌府区委书记马军权说。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东昌府区大处着眼抓谋划、小处着力抓关键,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进法治东昌府建设的生动实践。

绘制法治建设“路线图”,做好法治建设“助推器”。近年来,东昌府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动县级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直接部署,重大问题直接过问,重点环节直接协调,重要任务直接督办。2021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推进法治建设事项40余次,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优化营商环境、八五普法规划等重要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创新点和突破点也在基层。为确保基层法制工作顺利开展,东昌府区委、区政府强化机构设置,在全区14个镇街设立镇(街)党(工)委依法治镇(街)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各方力量推进镇街法治建设。以司法所规范建设为抓手,构建“一所十点”综合服务体系,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标准,工作人员均达到5人以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配齐配强法制审核人员,对区直139名法制审核人员建档管理。抓能力提升,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提升法治人员能力素质。

东昌府区委、区政府推动将法治建设纳入“十四五”总体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区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已对全区12个镇街、3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察。探索法治督察与纪委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将法治建设领域重大问题督察内容加入区委巡察内容清单,联合开展监督,全面落实法治督察常态化。

全力打造特色品牌

公共法律服务取得新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用心用情,讲理讲法。东昌府区委、区政府立足辖区实际,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系统特色的法治品牌,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创新打造“信义东昌府”品牌。积极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新路径、新方法,围绕“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任务,将大义、公义、道义等传统美德,以及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构建起“覆盖各村居、融入各行业、全民共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力打造“东昌府区数字化法治平台”。东昌府区倾力开发全市首款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时空、可视化的法律服务“云平台”,统筹推进“智慧矫正”、法律援助、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以智能化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构建优质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让服务“触手可及、扫码可得”,让群众随时随地获得法律服务。

打造“小易”工作室政务服务品牌。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探索云帮办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小易”工作室政务服务品牌。“小易”工作室承担了语音在线指导、远程帮办、全程线上审批、线下兜底等服务职能,真正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飞跃,切实增强了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感。

打造“三娃说法”普法新名片。推出全市首组亲民普法卡通人物——“法小福、法小禄、小水娃”。通过定期推送经典法律案例、法律实时新闻及普法视频的形式,艺术地表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打造“有事来聊·信义联调”调解品牌。实施“一镇一品、一所一特”工程,创建了郑家镇“郑”风正气、闫寺街道好“闫”好语、柳园街道“园”您心愿、道口铺街道娓娓“道”来等各具特色的子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打造“法之援·爱无疆”法律援助亮点品牌。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建立14个镇(街)“法之援·爱无疆”法律援助工作室,219个新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织密筑牢区、镇(街)、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实现援助服务“零距离、零障碍、零跑腿”。2022年以来,共有2篇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

让法律服务从指尖到“心间”。东昌府区优化升级“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网上超市”,以数字赋能助力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国15812名律师入驻该平台,共有粉丝67689人,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事项7734件,群众满意率100%。

此外,东昌府区擦亮“法惠昌民·议润人心”复议品牌,创新行政执法监督“一轴三联三进”工作机制,在不断完善的法律服务中,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法治的正义与温度,也增强了法治观念。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

近年来,东昌府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各个方面,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协同高效。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东昌府区“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自主上线“云易办”服务模式得到新华社点赞,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远程视频勘验系统”,辖区企业开办电子申报率达99%以上,“无感审批”助力工程建设项目手续办理进入“秒时代”。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全力打造“昌快办·畅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创新推出“六朵云”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小易”工作室服务品牌,成立全市首个跨域“政务服务+商会”联盟。

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行政违法行为“不罚”“减罚”清单机制,2021年以来,全区共有免罚案件3303件,涉及不予处罚数额268.1万元,受益市场主体3089家。宽严相济、法理相融。东昌府区积极探索“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东昌府区坚持把行政执法监督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力抓手,着力推进行政行为合法规范。创新合法性审查,全区14个镇街、219个村居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梳理不利于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有违公平的规范性文件并清理。

聚焦公正文明执法,东昌府区着力推进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建立“局队制”“室所联动”监督工作体系,全区依托司法所设立14个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创新开展“四个面对面”执法监督活动,对重点执法领域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活动。

聚焦行政权力监督,着力推进行政监督科学有力。东昌府区主动接受法院、检察院司法监督,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48个月保持100%,实现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及行政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此外,东昌府区还聚焦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推进县域治理高质高效。积极打造“法惠昌民,议润人心”行政复议品牌,2021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93件,综合纠错率为25.3%。

“只有把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抓好了,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老百姓才能有更多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军权表示,今后,东昌府区将继续以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让法治成为城市发展的“厚重底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2023-09-04 ——东昌府区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155.html 1 让法治成为大美东昌的“幸福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