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育东昌府 思政润水城

——东昌府区中小学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侧记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9月6日上午,在聊城市实验小学,由育红小学编演的红色情景剧《英雄》正在上演,一位位英雄人物的故事令在场的师生们红了眼眶,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当天,为进一步擦亮“红育东昌府”思政品牌,东昌府区在实验小学举办了中小学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思政第一课通过升国旗、情景剧、诗朗诵等方式让思政内容实起来、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将爱国奋斗的种子种在了学子心田。

近年来,东昌府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落实“培根铸魂”为核心,通过打造精品思政课、建设中小学精品思政课资源库、启用中小学校外思政课堂、开展实践教育基地研学、编排红色故事等,以情景剧、诗朗诵等艺术形式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实现思政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红色基因传承课程“四层”协同,文化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协同思政“四翼”推进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在操场上,排列整齐的学生们举起右手,向迎着朝阳升起的鲜艳国旗行队礼。在听了老师的宣誓和学生代表在国旗下的发言后,学生们更加深刻了解了“五星”含义,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对爱国的理解。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课堂是主阵地。在聊城市实验小学的大礼堂里,红色情景剧《英雄》《国歌的诞生》;情景朗诵《她在云中笑》《归来》,让师生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学须先立志。“43年前,我成为一名小学生;29年前,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硬件可以提升,但是有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对于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那就是我们的基因、我们的红色基因是不变的,我们的红色精神是永恒的。”东昌府区委书记马军权以“深耕红色东昌府 培育擎旗后来人”为题,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讲起,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新中国的艰难前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中国在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在几个方面努力,要有爱、要爱党、要爱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马军权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新时代下的好青年、新少年等。马军权以通俗易懂的话讲述的这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凝心聚力的思政课,让孩子们深受启发,不断给予热烈的掌声。

最鲜活的思政课,不是干巴巴的书本,而是亿万中国人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华章,不仅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饮真理”,更在于学得“道理”后的眼中有光、脚下有泥。聊城市实验小学学生马俊熙说:“这堂思政课带我们回望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国力的不断强盛让我深感自豪。我将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党的接班人。”小学生肖煜凡说:“听了这节思政课,我收获很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融入红色,在行走中坚定信仰,绽放光芒。近年来,东昌府区把红色文化传承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红育东昌府”思政品牌,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楷模事迹、英烈故事引入“开学第一课”,将“红色+思政”灵活运用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点燃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2023-09-07 ——东昌府区中小学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353.html 1 红育东昌府 思政润水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