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大地上的“绿宝石”
■ 翠薇
在冀鲁豫三省交界的莘县西部,有着一片十二万亩的林场,数以万计的大树聚成一座森林,辽阔广袤。横看竖看斜看,树木都是成行成序,如同整齐划一的部队士兵,树叶随风摆动,像是给人敬礼。这里是树木和小草自由生长的佳境,是鸟的天堂,这里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清新和纯粹的空气给遇见的人无限惊喜。大树像庄严的老者,小树像活泼的少年。漫步万亩森林,这镶嵌在莘县大地上的巨大“绿翡翠”“绿宝石”,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这片让无数人为之惊叹的地方就是莘县马西林场。
一
黄河,生性桀骜不驯,“善淤、善决、善徙”,造就了广袤的冲积平原。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途经之地,制造淤堵,沙尘漫天。现在聊城各地,如莘县、冠县等地都有黄河改道的遗迹,称为黄河故道。母亲河无数次将大量从黄土高原带来的细沙土淤积在这里,以致方圆几百里都是几尺厚的沙质土,不但覆盖大地,还形成坡地、土岗。沙土容易干燥,一刮风尘土飞扬,就淹没了土地和道路。风刮过,留下的痕迹波浪一样伸展。
为了治理荒沙,优化生活环境,20世纪50年代初,莘县政府在黄河故道所在地王奉公社建立国营王奉苗圃。1962年,该苗圃改名为国营王奉林场,种植面积2907.9亩。为进一步治理沙荒,改善生态环境,1980年7月,又从周边毗邻村庄新征沙荒地8005亩,将林场面积扩大到10912.9亩,因位于马颊河以西,故改名马西林场。
一片树林也有她自己的命运。1980年,莘县相关部门得知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好在开展对外援助项目,为了进一步做好马西林场的建设工作,通过省林业厅提交了开发沙荒、援助造林的申请。1980年10月4日,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了一项援助中国建设速生用材林基地的协定。在莘县涉及马颊河以西地区的王奉、大王寨、魏庄、张鲁4个公社,计划造林97950亩,号称10万亩项目林。1982年底,世界粮食计划署投资2000万美元,以杨树、泡桐、刺槐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开始,莘县马西林场开始了大规模造林。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世界粮食计划署对马西林场的帮助,改变了林场的命运。6年的大规模造林,加速催生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二
我外婆家在王奉乡,我奶奶家在魏庄乡。去外婆家,马西林场是必经之路,小时候走亲戚,没少路过马西林场。沿着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朝前走,父亲不时讲个笑话,我们被逗得前仰后合。田野的风吹在身上,舒爽无比。走到林场,就必须下车子步行了。父母推着车,我们跑着。沙土差不多一尺多厚,每走一步,鞋子都要陷进去。我们顾不得看旁边的风景,只能专心致志地走路。鞋子的缝隙里很快就灌满了细土。这种沙质的土是细腻的,只是沉甸甸的,拔不动脚。我们小孩子觉得好玩,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不起来,一边走还一边吵吵嚷嚷。父母认真推着陷进沙土里的自行车,我们几个却故意挑拨着松枝搞恶作剧。拽住一根松枝往前拉,等后面的人一过来,又猛然松开,打在后面的人身上。记得那时路两边的松树很高,枝干呈三角形,越向上枝叶越小,我攀住一根松枝,放到眼前闻一下,有淡淡的清香。松树里层是密密麻麻的白毛杨林子,一眼望不到边,光线比外面暗了许多。
走在林子里时,我们总是走得很慢,拐几个弯,从东西路走到南北路,就是为了多看几眼大树。
三
黄河当年来到马西,扔下许多细沙,她不会想到多年后联合国会关注这里。在沙里种上了树。我们都知道,一开始一定是费力的、艰苦的,需要许多实验、磨炼、考验。其中的过程漫长且充满艰辛。
当年我家有个亲戚在林场上班,讲过林场浇树的场景。以前林子里没有机井,都是人工挑水浇树。干旱得厉害时,在树根下倒上一桶水,瞬间渗透,没有了水迹。他和同事天天担水,浇了这边浇那边,还要每天用高枝剪、长锯、手锯等工具清理枯枝杂草,防治病虫害,杜绝森林火灾,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加大森林的蓄积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桶水一锨土、一株苗无数汗,林场人吃住都在这里,把林场当家,一年四季不闲着,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辛勤植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每一棵苗,使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莘县最大的林区。
四
有了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大力资助,加上林场人的努力,半个世纪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树木的遮挡,风沙越来越小,林场最终迎来满园绿色,也吸引了许多鸟类和小动物。参天的白杨,走不到边的树林,叶子中间露出来的蓝天,柔软无比的清风,清凉又净心,这里成了休闲胜地、天然氧吧。假期周末,人们会驱车而来,到林子里转转,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从左边到右边,从南边到北边,总是走不够,总是停不下来。林子阔大,风景每一步都不同,每一棵树都有各自的面孔和姿势。周围村庄的人们,终于在忙碌的间隙,舍得到这里奢侈地放松。附近居民甚至外地人,也都慕名而来。
现在的莘县马西林场林间百鸟争鸣,林木繁茂。林区在2001年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曾经贫瘠的马西,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靠天吃饭的马颊河畔人,已实现安居乐业。
周围的村民在沙地里承包大片土地,规模化种植花生、山药、地瓜等,还在林场周围办起许多木材加工厂。一根根木头被锯成薄片,晾干后再加工成三合板、五合板,销售到全国各地。如今林场周围的村庄成了全县最大的木材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的集散地。
五
树木浓荫,青草满地,夏风送爽。林子外边,纵然阳光炙烤,树林里也是清凉无比,满目青翠欲滴,如一首首绿色的诗。叶子中间露下来的阳光都是翠绿的。在这林子里,我多了许多期待、憧憬和美妙的感觉。风有时会带下来一枚两枚的杨树叶子,拍一拍我的肩膀,像老朋友一样,对我回眸一笑。
我兴奋地走向林子深处,仔细看着杨树上的眼睛。每个眼神都不一样,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天地自然、人间悲喜,这里发生的事情,它们肯定会有所记录和珍藏。树干不动,它们用眼神相互追逐和交流。林间的草,挽着手贴着肩,随风俯仰,没有人打扰,这是一棵树或者一株草的理想生活状态。优雅、自然,可以仰望星空,可以聆听大地。纵然心浮气躁,看一眼美景,也顿时心境开朗起来。我的故乡,因为这一片林场,姿色顿生。
离开故乡多年,马西林场,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偶尔拜访马西,她可否还认得我?认得!一定还认得!这个我从小经常走过的地方,她一定认得我的眼神和模样,听得出来我的脚步声,认得我这个远方归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