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乡村教育振兴样板
■ 茌平区委书记 孙荣军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近年来,茌平区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为契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强镇筑基试点工作取得突出进展。
优质均衡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教育优化提升工程,2020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877人,其中,乡村教师687人。按照乡村教师占比不低于51%的标准建设了33个领航工作室,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水平。搭建茌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共享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教学资源供给持续优化;积极参与“水城教育之光”资源建设,2项课例被推送到国家平台。先后投资698.4万元用于改善试点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在全省强镇筑基考核中,博平镇位列全省第一名。
乡村教育振兴成效显著。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特色教学模式被国内外420余所学校借鉴推广,2022年作为全省唯一的乡村学校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首创区域链教研网络模式,建立9个协作区、17个协作链。创建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规范校1所、山东省文明校园1所、山东省“绿色学校”3所,7所学校入选山东省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先后建成7所国家级和9所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
我们将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以赴优布局、优设施、促改革、锻队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力量。
强化保障,全面提升教育设施。把保证“三个优先”“两个只增不减”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营造最优教育环境。
整合资源,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按照茌平区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有效做好“留、转、撤”文章。
做响品牌,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依托高校院所建立乡村教育发展研究平台,对乡村教育发展、教学改革等进行“把脉问诊”。成立茌平区杜郎口教育培训基地,深挖杜郎口教学改革内涵。推进城乡学校结对联盟,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