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9月11日,东阿县大桥镇农民李保民在自家果园内采摘成熟的秋月梨。初秋时节,大桥镇的黄河大堤两侧,果园内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 本报记者 许金松

9月12日,茌平区杜郎口镇南李村手工挂面加工户于丽正在晾晒挂面。近年来,南李村积极发展传统手工挂面产业,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 本报通讯员 马林文

■ 张颖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经历了春耕夏耘,熬过了高温酷暑,在这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所有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人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

农民富,国家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农民增收放在了重要位置,明确提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并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农民增收的小账本承载着万家幸福。它既是一个老话题,又连着一个个新课题:怎样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怎么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的推进,为农民提供了直接的增收致富渠道。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可支配收入的42%来自工资性收入,务工收入已成为支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的一揽子政策举措扎实推进,土地活了,产业火了,农民腰包鼓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四轮驱动”,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土地经营权有序流动,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能,切实促进了农业经营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大地,活力奔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围绕以农民为利益主体的原则在乡村拓展各种渠道,千方百计促增收,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3-09-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879.html 1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