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亮智慧 书香浸润成长
——莘县实验高中高质量发展纪实
■ 刘庆功 秦冠藏 张进展
9月的晨风携带着硕果的芳香吹进校园,灿烂的阳光在摇曳的树叶间闪烁,一缕缕地洒向明亮的教室。破晓时分的莘县实验高中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近年来,莘县实验高中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并获评山东省中小学“书香校园”。
一位学生最美的气质是书卷气,一所学校最美的气氛是书香气。进入校园,电子屏幕上播放着启迪人生的名言警句;各班级教室的墙面上也悬挂着发人深省的励志格言;黑板报上有精心摘选的名篇佳作;教学楼走廊、学校的文化墙,处处都展示着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文;宣传栏、广播站不间断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介绍名家名篇。整个校园处处沐浴着翰墨书香。
组织保障有力 让书香溢满校园
莘县实验高中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教育永恒的主题,逐渐形成了书香满园的办校特色。
“以文养性、以文怡情、以文明道”,这是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树立的新型理念。在校长张廷宽的带领下,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把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纳入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大投入,保障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让书香溢满校园。坚持实施“教师每月共读一本书”和“学生整本书阅读”两大阅读工程,使师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用书籍启智增慧。
设施服务优化 让学生爱上阅读
学校现有总面积约为2979平方米的三层图书楼1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新颖典雅。图书楼内设有电子阅览室4个,纸质阅览室4个。现藏纸质图书21万余册,电子图书24万册,年均图书增长率5%以上。
学校安装了电脑数字化管理系统,免费开通了一卡通图书借阅和“书香山东数字阅读”二维码扫码阅读服务。设有50多个信息节点,给每个班级办公室配置了端口。现有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276台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确保了班班都有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设备,实现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便捷阅览,大大提高了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和图书流通率。
图书馆积极配合师生阅读,为各年级学生和教师列出推荐书目。教学期间,图书馆每天开放不少于8个小时。课余、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丰富的图书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多种便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
精心筹划活动 让书香浸润心灵
学校每年春季举办为期两个月的读书节,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读书节期间,根据学科特点,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发放相关书籍,举办教师沙龙等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着重推荐中华经典诵读书目。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板报评比、演讲比赛、读书心得漫谈、英语诵读、征文比赛、古诗背诵等活动,给师生搭建读书交流和展示的舞台,让师生们在书海尽情遨游,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结束时,举办阅读成果展,评选阅读之星、读书标兵和书香班级等,激发师生读书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中华诵读活动”。学校统筹安排,制定“中华诵读活动方案”,倡导各年级结合教学实际举办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作品由班级到年级部再到全校逐级进行展示,再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县、市、省级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近年来,学校坚持每学期举办“创意演讲”和课本剧表演。从课前的五分钟演讲到体现学生阅读素养的五分钟即时演讲,再到国旗下的讲话、学校演讲比赛,学生全员参与。
课本剧表演是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语文、英语教研组每学期组织一次,由班级到年级到学校逐级展示。学生们在表演中品味到了语言的魅力,在活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读书的兴趣。
大力鼓励文学创作。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编辑了《开拓》《春晓》校报,创办了校园文学刊物《半亩方塘》,每学期编印一期,现已刊发20多期。
积极推动“书香家庭”建设。开展“好书进社区”“家校共鉴赏”等书香家庭活动,使“与经典同行,做终身读者”书香理念影响更加深远。
赛场验证实效 让硕果挂满枝头
近年来,师生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活动。省级课题《“读、品、注”自主阅读研究》《高中作文互动式评改研究》获省教研成果奖;在市县举办的各类演讲比赛中,寇鑫炎同学等20人分获县级一、二、三等奖。
各年级开设书法课程,有专业书法老师授课,师生作品在国家和省市级比赛中荣获多个奖项。
学校积极推荐师生参加省市级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近年来,有4人获得省级比赛一、二等奖,12人获市级奖励。
学校辩论队连续两年跻进全省决赛,获得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三等奖,5名同学获得最佳辩手。
在近三年“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新概念作文比赛“三大赛”活动中,唐子琪同学获特等奖,董文慧等158人次获得国家一等奖,512人次获省级二、三等奖。
书香启智育桃李,涵养成习铸品行。莘县实验高中从理念到实践,用书籍启智润心,让阅读点亮师生成长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莘县实验高中将继续优化提升书香校园建设工程,让阅读滋养师生身心,让书香飘逸校园,让阅读成为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