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在乡村振兴中绽放青春之花

——我市持续擦亮“村村都有好青年”品牌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10月9日,在莘县晟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苗培育大棚里,一片片西红柿幼苗生机勃勃,嫩绿的藤蔓努力地向上生长。在西瓜和甜瓜种苗大棚,部分瓜果已经陆续成熟。“基地的近百亩大棚,全都用来培育新品种的种苗。每一个品种我们都要精心培育优质种子,反复试种,才能推向市场。”公司负责人郭振全对这些幼苗爱护有加,每天都要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和湿度、温度等生长环境指标。

郭振全今年只有24岁,202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河店镇创业。莘县是蔬菜大县,但长期以来,种苗研发和培育能力不能满足市场所需。“从外地买种苗,不仅价格高,而且核心技术攥在人家手里。我们自己育苗,能让农户受益,更能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郭振全说。

郭振全带领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注册了“藏种阁”种子品牌。目前,公司已自主培育西瓜、甜瓜、辣椒、茄子等20多个瓜菜新品种,并带动本地及周边3000余亩瓜菜种植基地发展,与河南、湖北、江西等地的种植基地签订订单。郭振全也被评为“聊城市乡村好青年”。

青年勇担当,乡村振兴才更有希望。2018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吸引返乡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万余名乡村好青年在广袤田野上磨炼本领、实践实干,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冠县鸭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期正是大量上市的时节。位于冠县清水镇刘屯村的冠县东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内一派忙碌景象,仓库工人正在紧张地打包。“我们每周的鸭梨出口量就有七八十吨,全部销往东南亚地区。”公司负责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刘栋田说。

刘屯村及周边种梨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销售渠道和价格不稳定。“我们的鸭梨品相好、质量高,完全能达到出口标准。”大学毕业后,刘栋田返乡成立外贸公司,发展种植基地,将家乡特产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他申请了面向创业青年的“鲁青基准贷”,先后建了5座大型冷库,存储规模达1500余吨。在刘栋田的带动下,村里还形成了一条产、供、销紧密衔接的电商产业链。村民收入比前些年翻了一番,全村每年收入过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擦亮“村村都有好青年”品牌,聚力“引、选、育、管、用”五维发力,推动工作转型升级。团市委牵头起草了我市《关于支持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整理形成地方服务青年返乡创业政策包,并通过电话调查、实地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400余条。同时扎实开展乡村好青年专属培训,组织优秀代表赴外地学习交流。

刘宝是东阿县齐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聊城市乡村好青年”。他返乡创业后,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带动大豆种植5800亩,并积极开展豆制品深加工,主要生产预包装豆腐、豆腐皮、豆干等。“我们生产的产品全部通过冷链运输,主要依托电商进行线上销售。”刘宝说。目前,合作社已获得“绿色农产品标志”2个,产品供不应求。

我市还加强对乡村好青年的组织培养,积极开展推荐好青年入党工作,把乡村好青年锻造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2022年以来,全市133名乡村好青年被推荐、培养为预备党员,154名乡村好青年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采访手记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具有敢于创新、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优良素质,在返乡创业、乡村振兴中起到了生力军作用。我市积极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赋能青年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采访中,一个又一个生动精彩的青春奋斗故事令人感动,也让人信心倍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聊城青年榜样。他们扎根乡村沃土,勇担重任、开拓创新,把广阔乡村作为青春逐梦的舞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春力量。

2023-10-12 ——我市持续擦亮“村村都有好青年”品牌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9873.html 1 在乡村振兴中绽放青春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