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有力度 有温度 有精度

——聚焦茌平“减负增智”信用监管

■ 郝凯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我市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

茌平区在信用监管领域,不断完善企业分级分类、“双随机、一公开”智慧化监管、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上半年,茌平区新增市场主体1113家,工业总产值63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利润达22.19亿元。茌平区被定为涉企行政检查分级分类监管省级试点。

有力度—— 33个部门深入14个行业领域,标记监管对象13000余个

“茌平区被定为涉企行政检查分级分类监管省级试点后,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14个重点领域同步开展分级分类工作,规模数量为全省最多。”10月11日,茌平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锋说。

茌平区按领域和风险高低将全区市场主体划分为信用风险低、一般、较高、高四类,由33个政府部门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无事不扰”,打消了企业顾虑,减轻了企业负担。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抽查事项等,茌平区创新“标签化管理”模式,标记监管对象13000余个,并一直在动态调整中。截至目前,除无监管对象、区级部门无权限的事项外,该区整体分级分类管理率达100%。

有温度—— 信用修复“开绿灯”,助企重回“快车道”

信用监管有力度,更应有温度。企业失信后,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信用修复更显可贵。

信用,到底有多值钱?对于这个问题,茌平区某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占国深有感触。今年5月,刘占国申请企业贷款时,由于公司有失信记录未消除,无法正常提交申请。情急之下,他向茌平区交通运输局寻求帮助。

5月25日,接到公司求助后,茌平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立即着手了解情况。原来,今年2月,这家运输公司因其公司车辆未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次进行评定被行政处罚。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该公司履行行政处罚事项,认真进行了整改,但该行政处罚案件公示期未满三个月,无法申请信用修复。公示期满当天,茌平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积极与刘占国联系,帮助其准备信用修复相关材料,并立即按程序上传。5月31日,企业信用得到修复,刘占国如释重负。

守信一路畅通、时时受益。在茌平区,信用好的企业,能得到融资贷款、财政扶持等优惠待遇。信用修复给了失信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些市场主体倍加珍惜自身信用,守信践诺,迅速进入复苏发展的新阶段。

有精度—— 减少30%检查频次,提升监管智慧化水平

“以往,针对企业的市场监管工作由多部门分别组织实施,检查结果不共享,容易出现随意检查、多头检查和重复执法等问题。”10月11日,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和信用监管科主任张永贵介绍。

针对这些问题,茌平区首先在大数据归集上下功夫,将市场监管部门10余类业务数据与其他部门涉企数据进行整合,打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慧化平台。通过大数据研判企业信用风险状况,针对企业高危情形,系统自动化预警。将传统“违法推定”转变为“守法推定”,解决了市场监管工作量大与监管人员不足的矛盾;将“等距离”监管转变为“分距离”监管,根据不同企业的守法经营状况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模糊”监管转变为“精准”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和精准性。

茌平区制定了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计划,并更新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各成员单位按要求积极发起抽查检查任务,截至8月31日,全区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603家,其中部门联合检查1834家,部门联合抽查占比达70.46%,检查频次减少了30%,检查数量和联合检查占比都超过去年同期数据。

2023-10-12 ——聚焦茌平“减负增智”信用监管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9879.html 1 有力度 有温度 有精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