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嫁接能手竞技赛场争高低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贾永杰
“这嫁接种苗还有比赛?”“比赛还很精彩呢!他们的手可快了,你可以搜短视频看看。”10月10日下午,莘县燕塔广场上,市民王庆国向熟人聊着该县前不久举办的一场有趣的比赛。
谁说农民出不了高级工、挣不了高工资?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敢叫大地换新颜。在鲁西大地上,有这样一群身着朴素、面朝黄土的农民,他们没有华丽的舞台,却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鲁西嫁接工”。近日,“鲁西嫁接工”的优秀代表相聚莘县,参加由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燕店镇政府、董杜庄镇政府、禾佳种苗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聊城市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种苗繁育员竞赛,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勇争一流的精神,展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一把小刀轻轻划过一棵小苗,再将另一棵苗芽轻轻插进切口,指尖上的操作令人眼花缭乱。在这群熟练的嫁接工手中,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此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聊城市及周边的672名嫁接工参赛。竞赛分两个赛区进行。竞赛内容分为两个模块,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种苗的插接、贴接两种嫁接方法,由裁判现场进行评分,按照参赛人数的10%、20%、30%的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奖励、现金奖励,发放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授予前三名“聊城市技术能手”称号。
“本次大赛促进了区域育苗产业发展,加快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拓宽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莘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贾永杰介绍,该县已建立了万余人的嫁接工队伍。其中,3000余名优秀嫁接工长期飞往广西、宁夏、新疆、安徽、海南、云南等地开展技术服务,人均年收入可达8万元。
“鲁西嫁接工”是“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现代设施农业这棵藤上结出的“新果”。近年来,莘县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设施农业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带动了育苗产业发展,累计培育200余家育苗企业,年育苗量达18亿株。育苗行业需要大量嫁接人员,于是出现了一批技能高超、吃苦耐劳的嫁接工队伍。为促进嫁接工产业发展,莘县因势利导,培育创建了“鲁西嫁接工”特色劳务品牌,被省人社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色劳务品牌”。如今,成千上万名莘县农民通过嫁接技术就近就地就业或劳务输出,走上了致富大道,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