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手造 大有可为

■ 赵宏磊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举办的2023“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城市伴手礼大赛启动,旨在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黄河、运河等文化资源,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工程,助力“六个新聊城”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进一步擦亮“两河明珠”城市品牌。

源远流长的“两河文化”,造就了聊城独特的人文气质,也沉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毛笔、木版年画、临清贡砖、茌平黑陶……这些包罗万象的手工技艺,有着悠久传承的生活美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东手造·聊城有礼”。

聊城,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近年来,在“山东手造”品牌引领下,聊城立足自身优势,推出“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构建“聊城有礼”品牌矩阵。作为两河交汇地,聊城的“伴手礼”品类繁多,不仅凝聚着人们对黄河平安的祈愿,也承载着对运河畅达的祝福,更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两河文化给了聊城繁荣与生机,也衍生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刚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东阿琵琶亮相即艳惊四座;东昌古琴按照传统斫琴法,打造“千年绝响”,指尖拨动间,千年古琴与千年古城相得益彰。“东昌作坊,书笔两行”,繁盛了几百年的东昌毛笔在运河两岸的文化脉络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源于唐朝的澄泥制作技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匠人之心、琢方寸之美;东昌府木版年画承载了浓厚的运河文化气息,折射着历史长河中的东昌府兴衰。

“聊城手造”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文创产品,既要有非遗手造的创新,又要有特色产业的整合。如果手造产品做出来就“束之高阁”,肯定不会产生经济效益,更不能实现惠及于民。2023“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城市伴手礼大赛的举办,就是让“聊城手造”与时代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将这一批文创产品进行宣传提升,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山东手造在聊城焕发新的风采。

在工业化生产商品的今天,为古老复杂的传统手工艺保留一席之地,本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如果说“聊城手造”的出发点是保护好“匠人之心”、发扬好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那么落脚点就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除了传统手工艺人,只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其中,才能更好地推动手造产品发展。

手艺,也是“守艺”。在新时代,讲好“山东手造·聊城有礼”的新故事,穿过历史的尘埃,创造新的传奇,水城大地必将演绎更多的精彩与美好!

2023-10-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545.html 1 聊城手造 大有可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