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啥选择聊城?

■ 本报记者 苑莘

10月24日至25日,来自全省各市的社会组织和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齐聚聊城,开展学习观摩交流。这场全省会议为何会选择聊城?原因被与会的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孟强一语道破:聊城的社会组织工作有说服力、有代表性。

我市的社会组织工作为何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在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国棉厂家属院,有家“雷锋超市”。这家占地200平方米的超市,有200多名“常客”,多为居住在附近的志愿者。他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或是化身店员在店内接待群众,记录群众诉求;或是化身服务员,完成店里的“工单”。志愿者谷洪华就是其中一员。他坦言,在雷锋超市的工作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雷锋超市”是我市众多社会组织服务品牌中的一个,其孕育诞生离不开新区街道的硬件支持。在电大路与柳园路交叉口附近,就是新区街道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该基地由街道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按照“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共治、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理念,不断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模式,为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建设基地孵化社会组织,效果颇为明显。该基地搭建了具有培育孵化、能力建设、业务咨询、志愿者队伍管理、资源对接、人员培训、联谊交流等功能的平台,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了开展公益活动的场所。目前,街道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09个,其中公益慈善类24个、生活服务类114个、社区事务类26个、文体活动类145个。这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深度参与了“红街坊”“新区童语”“雷锋超市”“流动小书包”等服务项目。2023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1882场,志愿者参加各类服务13076人次,服务(受益)群众16万余人。

社会组织从少到多、从弱到强,背后是我市营造的发展大环境。过去几年,我市持续完善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制度,出台《聊城市市级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办法》,累计拨付社会组织发展资金530万元,多措并举做好社会组织年报工作,全市年报完成率为97.8%,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第一位。帮助社会组织成长,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我市开展服务品牌市、县、社会组织“三级联创”行动,打造了红社聊靓、红社东昌、每周益行、五为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服务品牌矩阵。

有培育、有支持、有帮扶,我市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按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平台网络体系,更好服务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众多社会组织将更加精准地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所长和专业优势,发挥链接资源的作用,在服务大局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愈加闪亮的“聊城名片”。

2023-10-3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716.html 1 他们为啥选择聊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