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问樵 入水问渔

■ 朱海波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语出明庄元臣所著《叔苴子内篇》,意思是上山要向樵夫问山路,渡河要向渔夫问水情,喻指要向内行和知情人求教。这句话对搞好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领导干部肩负一方发展重任,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练得好不好、用得熟不熟,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发展的大事。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搞调查研究,是决定调查研究成效的关键,搞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是一种谦虚的心态,是一种拜人民为师的心态。毛泽东同志说,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我们搞调查研究,是去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空杯心态,没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姿态,就不能真正发现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两眼望天、钦差大臣满天飞是什么也不会得到的。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说,能去现场的,绝不去会场。真正的困难和问题是在一线呈现出来的,在办公室里和材料上得到的东西都是隔靴搔痒,走出办公室看到的都是办法,在办公室里得到的都是问题。有了空杯心态才能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如果调研之前就有了“答案”,那这种调研就是走秀式、表演式的调研,是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调研,不会有真正的调研成果。

人到了现场,是“身入”,仅有此还是不够的,还要“心入”,也就是说,要用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要发现面上的问题,也要发现根上的问题,不但要解决现实的问题,也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求,下基层调研既不能浮光掠影,也不能“一次办好”,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绕一个问题多次调研,直到问题解决。当前,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老办法是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唯有常怀空杯心态,常向群众请教才行。问题在一线,答案在群众中,要有实事求是之心,而不能有哗众取宠之意,这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前提。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脚上多沾些泥土,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收获的不仅是调研成果,更能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

2023-11-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029.html 1 入山问樵 入水问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