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白云热线”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暨“白云热线”创新发展座谈会侧记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前行的足迹,也镌刻着一条热线的为民情怀。

时针指向2003年11月8日,以“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名字命名的“白云热线”正式开通,集中处理群众来电、来信和来访,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法律方面需求。

20年间,岁月变迁,“白云热线”仍初心不改;20年间,春华秋实,“白云热线”已枝繁叶茂。如今,“白云热线”从一个人、一条热线,逐渐发展成一支队伍、一面旗帜,成长为聊城的一张名片、一种精神。

11月8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暨“白云热线”创新发展座谈会召开,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推动“白云热线”创新发展。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发言,为拓展“白云热线”品牌优势建言献策。

白云一线通,检民意相融。“20年来,聊城检察人持续在线,不断丰富司法为民的热线内涵,‘白云热线’不断展现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座谈会上,“白云热线”工作专题片《我们一直在线》全面展示了热线成立以来的成绩和新时代定位,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

白云说:“我们的职责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百姓在法律问题上有困惑,我们指指路子、出出主意,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减少纠纷矛盾,这样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20年来,“白云热线”将“梳访源、释法理、解心结”贯穿办案全过程,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民排忧解难,接听电话37691个,接待群众来访9636起,收到感谢电话1360个、感谢信286封、锦旗210面,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贴心线、平安线、幸福线,实现了维护司法公正和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

20年来,一块块荣誉奖牌摆满房间、一面面群众送来的锦旗层层叠叠、一枚枚金灿灿的奖章挂满制服,无数荣誉的背后写满了责任与奉献;20年来,“白云热线”的故事不断登上《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成为新时代司法为民的杰出样板、享誉全国的检察文化品牌;20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涌现出一大批“白云式”模范人物。如今,“白云热线”已经不仅仅是一条热线,而是散发着“白云精神”的聊城检察机关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机制,也成为“枫桥经验”在聊城生根发芽的生动体现。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如何持续擦亮“白云热线”金字招牌,让精神力量直抵人心?近年来,聊城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与12345市民热线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与14个执法部门建立民生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热线一站式受理体系,推动群众办事、反映诉求、化解矛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同时,建立常态化检察为民办实事机制,创设“白云热线”为民驿站、老兵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等服务平台,在13个重点部门和2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派驻工作室,通过整合办案力量,提升办案质效,为“白云热线”注入新的生命力。

进入新时代,“白云热线”始终闪烁着时代的光辉。“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优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优势,打造检察为民服务金名片,推动‘白云热线’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聊城、法治聊城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借鉴的‘白云’经验。”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富彬表示。

2023-11-09 ——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暨“白云热线”创新发展座谈会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148.html 1 让“白云热线”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