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 齐胜
我生长在一个北方小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找到一份铁路巡线员的工作。我爱深秋时分的铁路,两侧的黄栌红得像火,中间的铁道线白得闪光,绿皮火车远远地从两团火里蠕动过来,偶尔卷起的落叶,缓缓飘落在路肩下的黄草堆里。落叶飘起又飘落的身影,总会莫名地引发我对父母的思念。刚上班时,家乡不通火车,乘坐汽车要几经周转,甚是不便。思念累积,就给父母写信。那时候的思念慢得就像白云悠悠,落叶飘零。
后来,家乡通了火车。我开始频繁乘火车往来于工作地和家乡,就考虑着怎样打发旅途时光。在身边朋友的影响下,我参加了成人高考,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很多都是在旅途中啃完的。最终,自己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几年后也结了婚。
那时的我,和家乡之间仍隔着一条长长的铁道线,只不过线的那一端多了盼我回家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每每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都期盼着火车可以开快一点,好尽快见到他们。旅途中,从与家人煲电话粥,到现在微信、视频,聊天的内容无外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健康,有时也会谈到谁家买了房,购了车。这些内容,让我感觉物质在丰富,生活节奏在加快,眼前这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的老节奏该结束了。
天遂人愿,终于在孩子快上大学时,我调回了家乡工作。这时的中国铁路已实施了轰轰烈烈的六次大提速,客车速度由之前的平均每小时50千米升至250千米,中国从此迎来了“高铁时代”!
回家后的工作更加忙碌了。火车提速,对安全的要求倍加严格,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春运、暑运、黄金周,像转盘上的刻度一样,指挥着我们铁路人如秒针一样不停旋转。每每听到社会对铁路进步的赞誉,看到中国铁路作为“国家名片”向全球展示,总感觉这份荣耀属于每位铁路人。高铁让距离变近了,微信、支付宝让财富流转加快了。快,似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一天,父亲问我,咱聊城啥时候通高铁啊?我突然意识到,高铁承载着多少家乡人出行的愿望、多少家乡人融入新时代的心愿啊!我告诉他:今年,聊城就要通高铁了!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的诗里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而如今常见的状况却是,车和邮件越来越快。如果在冬季里乘坐高铁,从冰天雪地的北京到繁花似锦的广州,半天不到即可抵达,速度快得夸张到连脱去棉衣的时间都窘迫。回顾自己与铁路的缘分,在我心中,它始终与我的家乡、与我的家人紧密相连,无论快慢,我的一生只想爱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