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高铁之势 让“两河明珠”更璀璨

■ 胡磊 薛良诚 孙亚飞

大运河曾是最经济、最快捷的航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铁路,水到之处繁华起。大运河曾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烟火”繁华,也由此奠定了“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的历史地位。

从来没有哪一个城市像聊城这般对于交通格局改变带来的影响感受如此之深之切。清朝中晚期,海运兴起、济南开埠,胶济、津浦铁路相继通车,大运河一步步走向没落。聊城,也沦落为山东欠发达地区的代名词,徒留山陕会馆、光岳楼矗立在河畔,无声诉说这里曾经的辉煌……

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让聊城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点燃了“天下不敢小聊城”的豪情。

时至新时代,叠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聊城的发展从20年前的东昌湖时代,10年前的徒骇河时代,进入了“黄河+大运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时代”。

眼下,历史机遇再次来临,济郑高铁开通,聊城将开启“高铁时代”。当“高铁时代”牵手“两河时代”,未来聊城应当如何应对?

要用“高铁思维”拥抱“高铁时代”。要从大局中找方位、于大势中谋未来,在融入重大战略中夯实区域崛起好基础,在深化动能转换中开创产业转型好局面,在提振市场信心中巩固稳中提质好势头,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营造近悦远来好环境,在持续改善民生中绘就共同富裕好蓝图。

要用“高铁速度”融入“高铁时代”。聊城发展已按下“快进键”,未来道路上不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拼命干,求真务实持续干,更要谋划先人一步、创新快人一拍、举措高人一筹。

要用“高铁标准”深耕“高铁时代”。不仅要拿出知重负重的胆气、攻坚克难的勇气、事争一流的锐气,更要以“三提三敢”的铿锵步伐勇毅前行,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干出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共同书写好“聊城故事”。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聊城这座千年古城必定焕发蓬勃生机,重现昔日繁华盛景,成为黄河、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3-12-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2709.html 1 乘高铁之势 让“两河明珠”更璀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