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责任田” 鼓起“钱袋子”
——清泉街道向内挖潜壮大集体经济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张清强
12月14日,大雪如期而至,在冠县清泉街道,皑皑白雪与翠绿麦苗相映如画,呈现出瑞雪兆丰年的喜人景象。“这场雪相当于给麦子盖上了雪被,既能保墒又能缓解旱情。”该街道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沙元民指着大片麦田说。
清泉街道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紧盯“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发展目标,从防止流失、提高价值、发展产业入手,深耕集体土地“责任田”,奋力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撂荒地变为增收田
清泉街道地处冠县主城区,城中村、城边村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多数农户家中地块小且零散,自己耕种不划算,对外流转难度又大,不少群众栽种了果树,出现耕地“非粮化”问题,有的甚至什么也不种,土地处于撂荒状态。该街道以“非粮化”整改为契机,组织街道和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地毯式”摸排,对零散地块的具体位置、实际面积、权属关系等拉单列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每亩800元至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过来,整合、平整后再流转给种植大户,让低效土地变身增收田。今年以来,西街、五里韩、七里韩等村庄先后流转土地2160余亩,不仅每年为群众带来近2000万元地租收益,还让村集体实现增收20万余元。
“云流转”成为倍增器
前不久,收到关于收取2023年环卫费的通知后,吴村党支部书记曹汝庆很快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决定由村集体出资缴纳。“集体有钱了,村干部说话办事也有底气。”曹汝庆介绍,目前,该村693.5亩集体土地每年承包费达到77.8万元。
原来,每亩土地年均承包费仅300元左右。在农村集体资产提质增效行动中,清泉街道明确所有违规签订的承包合同废除,承包价格明显过低的收回,需发包的集体土地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价。集体土地收回后,由街道经管站、村委会根据地块所处位置、土质优劣等,结合当前市场行情设置竞价标底。
“集体土地通过公开竞价,既有效破解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又提高了土地承包价格。”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栋介绍,“三资”清管用专项整治活动中清理的1208亩集体土地,也将通过冠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开竞价。
集体种带动产业兴
“这茬菌明年3月份才能上市,到时候鲜菌价格高就卖,行情不好就烘干。”12月13日,西谷子头村羊肚菌大棚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吴书朝边查看菌包成长情况边介绍。
2021年,西谷子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建设了2.3亩大棚,试种羊肚菌。当年,建棚投资16万元,每亩菌种1200元、营养包7500元,鲜羊肚菌每亩产量450公斤,去除人工和生产成本,每亩收益3.9万元,2022年总收益达8.9万元。
为进一步验证种植羊肚菌的可行性,2022年下半年,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再次流转土地60亩,投资213万元建设羊肚菌大棚11座。同时,购置烘干设备2台。目前,西谷子头村成为冠县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还帮助当地百余名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农村土地是集体经济的首要资源,也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倚仗。”清泉街道将以“三资”清管用专项整治为契机,在“清”上下功夫、在“管”上使狠劲、在“用”上做文章,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用好区位优势,挖掘内在潜力推进集体经济大突破,为乡村振兴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