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莘县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路径研究
■ 刘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创造的重要成果,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又有助于实现当代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莘县是全省48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市、区)之一,有革命老区自然村959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85.9%;其中重点革命老区村349个,占莘县革命老区村总数的36.4%。莘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历史价值极高,在山东党组织的建设史上意义重大。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在推进文旅融合中促进和美乡村建设,这是一篇大文章,莘县要着眼长远,高位推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用好红色场馆,建好红色教育示范田。近年来,莘县依托分布在丈樱公路两侧的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冀南区党委旧址、苏村阻击战纪念馆、马本斋烈士陵园等15处革命旧址或场馆,打造了纵贯全县南北80公里的“平原红色文化长廊”。其占地总面积达1762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16平方米,总投资额7918万元,是“山东红色文化第一县”的生动注脚。各场馆和基地要充分利用莘县革命文化、抗战文化、英模文化资源,整合“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旅游资源,组织邀请国内外专家积极参与这些场馆的规划设计、展陈提升、讲解培训等工作,为打造莘县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创造良好条件。
讲好红色故事,推进红色资源课程化建设。要根据莘县“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现场教学和理论培训为主,以绿色农业科技展馆、历史文化古迹、精品村史馆等参观学习为辅的多线路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党员干部、社会团体和青少年等受众群体,制定个性化研培计划,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实现游学结合,打响“山东省委再生地、鲁西平原小延安”的红色品牌,释放莘县红色文旅资源的魅力。特别是要依托红色场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不断扩大80公里“平原红色文化长廊”党性爱国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融合红色旅游,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路线。莘县红色资源南北狭长,景点小而散,培训和住宿场所多有不便,要立足打造南中北3个点有机融合的旅游培训新业态,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尽快补齐农村景点在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全县瓜菜菌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500多万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现有伊尹耕莘处、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柏庆温泉度假村、燕店宏源蔬菜瓜果示范园、泰华农场等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农业休闲游优势显著。在红色旅游景点周边或交通要道上,筛选具有当地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进行观光和采摘等,可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游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振兴有形有魂、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莘县文化和旅游局,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HZ202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