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 杨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以及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遵义会议之前的多次严重挫折的深刻总结,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就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新的内容。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它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列宁曾指出,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现实,而不应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大地,成为我们党推动中国伟大历史变革的行动指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性与契合性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使其成为党长期执政的思想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常应用而不自觉的价值观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

正确理解把握“两个结合”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继续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中共茌平区委党校)

2023-12-2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3620.html 1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