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格局和境界
■ 曹秀伟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彰显出高远的格局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开放包容文化心态,坚持胸怀天下,担当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文化使命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胸怀天下大格局的核心是“为了谁”,人民至上的立场确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得高”。中国在文化交往中始终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让世界人民共享我们文化发展的成果,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人民的文化期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使命担当。
胸怀天下大格局的前提是“本领硬”,自信自立的基本原则确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得直”。坚持胸怀天下的核心要求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这是我们以天下胸怀,审视全球和人类发展大势得出的历史结论和深刻反思。但独立自主不意味着盲目自大、故步自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是文化与文明的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形成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才能确立起“以我为主”的精神气象,唯其如此,中华文明才能在世界文明激荡中凝聚起更蓬勃的力量。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我们才不会盲从,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胸怀天下大格局的关键是要有“大度量”,守正创新的基本方向确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得稳”。这种大度量要求树立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是包容的,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营养,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始终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宽广胸怀,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
胸怀天下大格局的本质是要有“大智慧”,问题导向的出发点确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谋得实”。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文化与文明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从问题意识出发,在新时代世界逆流涌动下深度审视世界之问、文明之问,面对“文明向何处去”“文明如何交流”等问题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担当。
胸怀天下大格局的保证是“大手笔”,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确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得好”。万事万物相互联系,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坚持胸怀天下的格局境界,运用系统观念从整体上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大势、洞察人类文明进步潮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看待我们文化发展繁荣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战略上运用系统思维做好全局性谋划,从大局看问题,在大局下行动才能确保我们在文明激荡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握住文化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