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年味儿

春节又要到了。物资丰富啥也不缺的年,总感觉少了一分年味,少了一分期盼,少了一分热闹,愈发地让人怀念儿时过年的情景。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鲁西平原,尽管生活不如现在富足,但我感觉过年是件美好而神圣的事情,很有仪式感。“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到,过年就开始了。即使寒冷,也不能减少人们过年的热情。“令节清晨煮粥忙,炊烟风散万家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喝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已忘记了冬日的寒冷。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卫生大扫除。当把房间打扫干净后,父亲会不顾劳累,非常郑重地把我的奖状贴到显眼的地方。“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天一黑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爷的纸像焚化。传说灶王是玉皇大帝在各家安插的“眼线”,负责监督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是他回天庭汇报工作的日子,为了防止他乱说话,所以我们这儿的风俗是家家蒸枣窝窝黏住他的嘴,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除夕是重头戏。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年画,八仙桌上摆好贡品和折子,折子上写着先人的名字。这时,父亲会带着一挂鞭炮到墓地请“家堂”,以此教育我们不忘先人。年三十的午饭是一年中最奢侈的盛宴,菜肴颇为丰盛。保留菜品有象征年年有余的蒸鱼,象征大吉大利的炖鸡,代表发财有福气的白菜豆腐,另外还有炸藕合、炸丸子、蒸猪肉片等。大人们端起酒杯共同庆祝新年到来,洗去这一年的疲惫,所有的不愉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开开心心过大年。

吃完午饭,大人们又开始准备包饺子了,饺子馅多种多样,寓意也不同,白菜馅的饺子寓意百财;韭菜是寓意长久发财;芹菜寓意勤劳有才能等。我家一般包白菜馅的饺子,包完后,母亲还要包几个带花边的盒子,意思是一家人和和美美,最后煮饺子的时候还要放一绺儿面条,寓意“钱串子”,吃到它就会多挣钱。吃饭前父亲先点燃一挂鞭炮,我们就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吃年夜饭了。

吃过年夜饭,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相互交谈,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在街头住的人家会在胡同口点燃一捆玉米秸秆,如果向哪个方向歪倒就预示着哪个方向的庄稼有好收成,我们叫“照厅”。调皮的孩子此时会往火堆里扔鞭炮,有在外工作的人家或者生活比较殷实的人家都会买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雷。“嗖、咚”声音有高有低,直冲云天,空中盛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让人目不暇接。孩子们欢呼雀跃,有的提着小红灯笼,有的手里拿着点燃的“嗤啦筋”转圈,还有的玩摔炮……后来有了电视机,看春晚又成了人们过年的精神大餐。十二点的新年钟声一响,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家家户户都是灯火通宵。

终于盼到春节,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了,心里美美的,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的。早饭还是饺子,吃过早饭我也跟着大人去拜年。大家相互拜访、互相祝福,乡里乡亲如果平时有啥误会隔阂,也会在这一天化干戈为玉帛。在拜年的过程中,小孩子收获最多的当然是糖果和瓜子了。我的两个兜里装得满满的,那份喜悦真是无法言表。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生活似蜜,日日过年。快节奏的生活冲淡了许多传统,过年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但儿时那些喜庆的年味儿却总是穿越时空飘进我的心扉,灿如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灵。

■ 袁宝霞

2024-01-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4513.html 1 穿越时空的年味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