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
■ 于春林
走在街上,看到行人手里的年货,欢喜的神情,感觉到年临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满满,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赶年集的往事。
小时候,到年根儿了家家户户都要赶年集,这也是年前最后一个大集。年集在我的老家俗称“穷汉子集”,意思就是这次大集适合生活拮据的人家,条件好的人家早早就准备好年货,只有贫困的家庭到了这最后的年集才舍得买年货。
那是我们最期待的日子。只有这时父母才会给我们几元钱,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啊!
头一天晚上,母亲煞有介事地把我们叫到她跟前,从裹着钱的手帕里拿出4元钱分给我和姐姐,对我们说:“过年了,你们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手里拿着这笔巨款,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这可是一年只有一次的机会啊,我们兴奋得晚上都失眠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早早地起床,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兴高采烈地一起去赶集。寒风凛冽,却无法阻挡我们的热情。我们手拉着手,一边走一边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路上。
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年货让人眼花缭乱。我紧紧攥着手里的钱,舍不得花。在集上我像无头苍蝇一样来回转,看什么都好,都想买,尤其是香喷喷的糕点,甜蜜的糖果,还有各种特色小吃。有时只是看看而已,吧嗒吧嗒嘴,把口水咽下去。女孩子爱美,所以姐姐买了红头绳,我是男孩,自然喜欢鞭炮之类的东西,但转念一想,过年了家人一定会买的,我就没有必要再浪费这笔钱了,于是买了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再和姐姐商量合买一块年糕吃。把剩下的一点钱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我吃着香甜的年糕,手里拿着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心里美滋滋的!回到家里,我才发现姐姐还给父亲母亲也买了一块年糕,当时我就觉得很没面子,姐姐压过了我的风头,现在想来那时我是多么的自私,不懂事!
后来长大了,和母亲赶集,只要手里有余钱,到了集上一定先给母亲买一件她喜欢的东西,母亲也会欣然接受,并且显得特别满足的样子。
那时候,年味很浓。大人们都在忙碌着置办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孩子们欢天喜地,闹着要好吃的东西,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在每个人心中,过年是一件大事,赶年集比什么都重要!如今,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吃的,用的,天天都在过年啊,而真正过年只不过是形式而已,人们对年的渴望也不是很高了。
如今,那些曾经一起赶集的小伙伴们早已各奔东西,赶年集也已经成为回忆。然而,每当我想起小时候的赶年集,心中的年味顿时浓郁起来,内心依然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
赶年集,现如今是乡村一幅温馨的风俗画,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只有幸福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