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 梁飞 钟广瑜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传播也必须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数字化、多元化、融合化的全媒体传播条件下,应积极探索和拓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途径,丰富创新理论传播话语,完善创新理论传播形式,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
丰富全媒体理论传播话语。理论传播在道,传道之术在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全媒体时代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要推崇“真”与“实”。理论传播话语贵在“真”。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工作者要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扎根原著,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中把握政治方向、淬炼思想能力、夯实学理支撑。理论传播话语重在“实”。党的创新理论既不是高头讲章也不是故作玄虚,应杜绝“假、大、空”的话语。要从供给侧入手,巧用修辞话语、大众话语,多讲群众听得懂的感人故事、身边故事,善于将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善用家常话讲活大道理,善讲“带土味”“冒热气”“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完善全媒体理论传播形式。新媒体发展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构建全新媒体生态,同时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传播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应将新媒体技术与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平台。一是营造多元互动的传播新模式。传统传播模式存在传播方法单调、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而新媒体采用新技术打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成功打破了这一僵局,塑强了新的宣传教育阵地,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点燃了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通过运用VR、AR、5G、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使宣传理论与新媒体多元融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时代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拓宽理论传播渠道,通过“互联网+宣讲”的形式实现创新理论和信息技术同频共振,实现宣讲形式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从而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网络化传播新格局,形成创新理论传播“多声部大合唱”。
强化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求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队伍是具备“理论+科技”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怀有深厚理论功底,还应掌握新媒体技术。因此,应当实施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的战略,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善作善成。一是培养全媒体传播意识。理论宣传员是新时代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体,要培养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多媒介融合意识,形成全媒体生态下的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媒体思维模式。二是开展全媒体技能培训。要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遴荐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备深厚理论素养的骨干宣传员,发挥“头雁效应”,做到“学网、懂网、用网”,争当全媒体时代综合型宣传员。三是大力引进全媒体人才。各单位各部门要采取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措施,引进一批理论知识“吃得透”、具备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基因的全媒体人才,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勇立潮头唱大风”。在全媒体环境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要让技术赋能理论并嵌入新媒体大平台,使其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利器,运用“新”的话语、“活”的讲述、“潮”的媒体,促进新媒体技术与党的创新理论齿轮咬合、相互契合,从而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