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地方影视文化题材开发策略研究

■ 张志坤 王梦婕 姜博宁

随着中国影视市场逐渐成熟,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被更多人喜爱。将地方文化资源与影视发展相结合,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充分利用本土特色题材,开发相关影视作品,有利于提升聊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对聊城文化名人基本概况的梳理,研究以此为题材制作影视作品的可行性,并提出较为具体的建议,对聊城影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聊城文化名人题材梳理

(一)国学大师,以季羡林、傅斯年等为代表。对于季羡林的文化题材开发,近年来多见于文学题材,在影视方面比较欠缺。针对季羡林等著名学术大师的影视题材开发,可以从时代变化出发,凸显人物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共鸣。要兼顾情节需要,选取人物生平中比较突出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历史贡献。

(二)文化名人,以曹植、谢榛、于慎行等为代表。对于文学家的题材开发,特别是聊城这类历史文学家,可以重点提炼他们的主要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和创作。例如,可以从曹植的《洛神赋》中提取相关历史故事进行改编,也可以专注于该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时代背景,多角度体现文人的特点和写作的过程。

(三)时代榜样,以孔繁森、张海迪、白云、杜立芝、耿遵珠等为代表。对于时代榜样的资源开发,可以从事件角度出发,还原事件真相,呈现出真实的人物形象,将人物融入其所代表的群体之中,用一个人的故事展现一个群体的故事。例如,用杜立芝、耿遵珠展现新时代农村发展故事,用典型人物展现群体特征,提高群体关注度。

(四)艺术奇才,以李苦禅、孙大石、黑伯龙、韩羽等为代表。对艺术家的题材开发,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渲染,在创作中运用艺术的手法,对艺术家的表现也可以更加诗意化。

二、聊城文化名人资源影视开发模式

(一)题材整合模式。打破各类人物之间的界限,以某一主题、时代或者情节为主线,讲述聊城这片土地上的各类故事。以聊城为故事发生地,整合聊城文化名人资源进行整体创作。这种开发模式能够将聊城本地场景突出出来,将鲁西的地域特色展现出来。

(二)专题创作模式。以某一类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聊城经济人物、文化人物、艺术人物等进行专题系列创作。能够从某一角度充分展现聊城的发展状况,借人物故事讲述聊城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讲述历史绵延发展有很大益处。

(三)集中表现模式。以某一个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深度挖掘展示该人物的故事。这种模式可以展现出更多的故事细节,影视情节和剧情更易从现实历史中挖掘,能够较为完整、全面地将人物的经历铺陈开来。

三、聊城文化名人影视开发建议

(一)建立专业研究队伍,认真调研、开发聊城文化名人的宝贵资源,深挖、长延、多创新。挖掘是基础,不仅要对人物本身进行研究整理,还要对其与聊城的链接进行挖掘,挖掘出其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进行合理转化和利用。

(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聊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激活聊城地域影视资源的生机与内生活力,扶持聊城文化名人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与其他地区影视产业的交流合作,多渠道进行合理融资,保障聊城文化名人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做好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通过聘请一批知名学者、教授担任指导顾问,探索形成具有聊城地方特色的文化名人影视化新模式。

〔作者单位:聊城市文联,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一般课题(课题编号:NDYB2023125)阶段性成果〕

2024-02-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5549.html 1 聊城地方影视文化题材开发策略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