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内卷”时代 做出独特味道
——我市年轻餐饮人创业观初探
■ 刘小希
餐饮创业接近半年,焦鑫元说:“这的确没有当初想象得那样简单。”
焦鑫元的店位于东昌府区柳园路上,聊城第八中学旁边。门口,“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朝阳黄昏暮雪白头”的标语,白底黑字,甚是简约;屋内,暖色的装修,纯色的木制桌椅,在细节中体现着店主人的设计喜好。
“我们店主打的是融合菜,主要是将西式特色以创新性的方式融入本土风味。”2月9日,焦鑫元介绍,在菜品样式上,店里的牛排底层抹有厚厚的蜂蜜芥末酱,并配以香橙、番茄切片,实现了浓郁肉香与香甜果香的有机融合;意面结合中式高汤煮面手法,收足汁水,酱味浓郁。此外,店铺创新推出椰椰蓝海等调制饮品,满足年轻人对饮料的新追求。
“实际上,相较于传统西餐,融合菜目前还算是一种较为小众的餐饮类别。”焦鑫元直言,这是他选择在这一领域进行创业的原因。不过,在他看来,如今已不是草台班子就能随意进行餐饮创业的时代。“品牌餐饮走进‘千店万店’的赛道,个人店铺也在品质竞争与产品创新上互相较劲,这是我在当初创业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焦鑫元的话生动反映了当下我市餐饮行业的现状。
几年间,传统火锅门店相继在我市各商圈开出多家分店,万达广场近期新开的茶饮店分店也以“买一送一”“新客满减”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肯德基等老牌快餐不甘于专耕垂直领域,做起跨品类竞争,热干面、螺蛳粉等新产品让聊城年轻人大呼“出圈”;人民广场胡同中的几家美食店不断开拓着线上、线下两方面的宣传渠道,不少顾客因为抖音、小红书等软件的推荐来此打卡……
网友们时常调侃,当下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餐饮业也同样如此。不过,这样的发展现状并没有让焦鑫元等年轻餐饮创业者望而却步。
“统计学中有个名词,叫‘长尾效应’,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可能会形成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焦鑫元说,“虽然西餐融合菜在聊城的知名度尚不高,但也满足了部分顾客的个性化口味需求,收获了一些‘回头客’。”
陈元江在餐饮创业上也感触颇深。练了几年摊后,他在利民东路开了店面,做起泰式茶饮。“泰式茶饮的口味偏小众,所以开店初期,我们的重点就是把牌子打出去,如果错过了黄金时期,可能就无人问津了。”他说。
实际情况比陈元江预想的要好一些。基于摆摊时积累的客源,加上社交软件上的宣传,到店点单的顾客越来越多。但是,陈元江也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选择走上“吃+喝”这条赛道,“在纯茶饮的基础上,我们又融入了休闲简餐,吸引了不少顾客尝鲜。”
陈元江和焦鑫元都是我市餐饮行业的新生力量。作为“90后”的两人,也反映着当下聊城年轻人在创业中的新想法、新思路。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想把根扎得更为坚实,难度不言而喻。
“这些年,很多餐厅按网红路线发展,前期备受追捧,最后却歇业倒闭,这也给我一些警示。”焦鑫元说,“质量和品质始终是底线,不管‘卷’与不‘卷’,稳扎稳打地做好每一餐就不会出错。”
陈元江说:“实现店铺价值还要靠长期的经营。虽然餐饮创业的难度只增不减,但我们也在不断随机应变,努力应对这个‘内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