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数字赋能,让春灌更智慧

——位山灌区精准调度农业用水

■ 本报记者 王鹏 吴兆旭

“用传统的浇地方法,一个水泵一天能浇5—7亩地,现在用上节水灌溉系统,一天能浇20亩地。”3月21日,东昌府区种粮大户王立浩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高兴地说。

今年小麦春灌,王立浩首次使用“射频卡+节水管网”取水,原本直接漫灌到地的黄河水,现在经提水泵站提至地下低压管道,实现了精量化灌溉。这得益于位山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平台系统的运用,利用配水调度模型,生成最优供配水调度方案,亩均用水量降低约10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水资源节约集约能力,让老百姓享受经济实惠。“以前每亩地的浇水成本需要五六十元,现在只需20元。相比于原来的大水漫灌,现在缺多少水就浇多少水。”王立浩说。

这种刷卡取水的模式结束了以往随意提水、无序灌溉等粗放的灌溉方式。它的背后,有着一个“超级大脑”。在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张俊向记者介绍:“现在骨干渠系共配置了27个测站,各测站的实时数据都在概化图上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利用大数据,可以准确调度每个干渠的水量,把黄河水及时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记者看到,当工作人员接到调水指令时,点击孪生界面相应闸门按钮,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便开启闸门,流速、流量等水情信息,通过安装在干渠上的全自动轨道测流车自动完成计算,数据自动传输至灌区数字孪生平台。

“以前这些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手动操作,手动填写测验报表,回去之后再上传系统。全自动测验系统应用后,我们可以在办公室一键操作,自动生成报表,自动完成上传,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测验精度能够提高3%,测验时间能够减少50%。”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周店管理所所长曹洪博说。

在位山灌区智慧调度中心,随着现场数据实时传送到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边操作系统界面,边观察渠道水位、水流时间、流量等各项数据和实时监控画面,通过对灌区干渠系统输配水过程进行场景化动态模拟预演。“我们看到的渠道,是孪生后的数字渠道,它虽然不是真实的渠道,但包括渠道水利用系数、糙率、边坡系数等各项真实数据。”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说。传统管理模式下,灌区凭经验拟定方案,至于方案是否科学,需要实际运行后才能知晓答案,动态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不均衡现象。而通过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型预演,建立起配水调度模型,持续验证和调整优化配水方案,则能确保春灌配水科学精准。

如今,通过精准配水智慧化、指令传达网络化、工程调控自动化,位山灌区每年可节水约6000万立方米,让珍贵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024-03-25 ——位山灌区精准调度农业用水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7667.html 1 数字赋能,让春灌更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