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雨打湿的书签
■ 刘学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春绿时。在我的笔记本里,珍藏着一张被雨打湿的书签。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了远在他乡的诗友,它是我年少时与诗友友谊的见证。
我和诗友是在文学编辑部投稿的时候认识的。当时,编辑老师给我们满怀激情地讲解,由北岛、耿林莽、食指等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谈到我和诗友诗歌的努力方向。我和诗友听得入了迷,全身的热血都在沸腾。
几天后,诗友就到我就读的学校来找我,见面时,带来了一沓他写的厚厚的诗稿。我惊诧于他写诗的“神速”,他笑着说,他已经上班了,业余时间没什么别的爱好,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我就说他太“痴迷”。他说你也是。说完,我俩就一起哈哈大笑。之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诗友比我大几岁,黑黑的头发总是卷曲着,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只想着“写诗”,忽略了学习,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下降。我把自己的困惑说给诗友听。他就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安慰开导我。他说,他上学的时候,就是没有处理好学习与写作的矛盾,造成了学业的荒废,早早上了班,工作也不理想,想想挺遗憾的。
诗友劝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后有的是时间写作。他鼓励我说,他也正在复习功课,准备再参加高考,拿一个好的学历。两年后,诗友果然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大学期间,他回来见面,我们还一起相约着去古城游玩,又一起去编辑部找编辑老师投稿。
我们谈诗,谈理想,谈未来,甚至谈到了将来要各自组建什么样的家庭。在我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他打电话说,他谈了一个家在南方的女朋友,大学毕业后他要去南方的一家报社工作了,临行前约好再去登一次光岳楼,我内心非常不舍,却又打心里祝福他,因为我知道,他一直放不下他梦中的“诗意江南”。
我俩登楼时,恰巧下起了纷纷的小雨。我们心思沉重地登楼,脚步很慢很慢,像是要留住这即将分别的时间似的。登到最上一层,看到烟波渺渺的东昌湖在雨幕中也变得深沉起来。我俩很少说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浸透了我们即将分别的思绪。
相约南方见面后,我们在光岳楼底下小书店里买了两张书签,上面有好看的光岳楼的图案,我俩各自签上名字作为纪念。书签现在仍保留在我的笔记本里,上面有被清明的雨打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