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壶茶到一杯酒
■ 老土
在我看来,从一壶茶到一杯酒,完全就是一次从雅到俗的过程。而我们每一个人,也不过就是在一次次雅与俗的往复之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一位居士朋友,不仅爱茶,更懂茶。因许久未见,便约定了时间,三两好友,去这位朋友家中品茶聊天。
独居的小楼里,阳光正好,室内的几盆墨兰也开得正好。朋友说,前几天去武夷山和厦门转了一圈儿,带回了几款好茶。大红袍的香气,弥漫在午后的时光里,朋友给我们洗茶、冲茶、斟茶,一起聊天,话题都是些生活中的琐碎和世间的些许无常。
能约在一起品茶聊天的人,多半是生活中无多少烦忧,不为生存整日奔波劳作的人吧。我想大概是这样的。
古人把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莳花、读书、候月、寻幽,作为生活中的十大雅事。似乎,古人很会享受生活,真的生活在悠闲的田园里,生活在诗情画意里。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应该明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生活在底层的普通民众,是不可能有这种雅兴的。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在为生存而痛苦地挣扎着,换一句话说,就是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天快黑的时候,朋友订的外卖到了,送来了晚餐火锅的全套食材。这是之前就说好的,下午喝茶,晚上小聚。因为朋友不吃肉不饮酒,大家决定,两种火锅,荤素分开,各吃各的,互不相扰,其乐融融。
我就是个俗人,不仅吃肉,还要喝酒。就餐之前,在朋友的橱柜里径自取出了一瓶老酒,开玩笑地说,这是有度数的水,也是粮食精,我就来这个吧,你们喝饮料。朋友笑了笑,当作什么也没听见,只是不与我碰杯,不邀我同饮。我亦自在,肉没少吃,酒至半酣,先满足了口腹之欲再说。
有人曾说,喜欢高雅,也可以接受庸俗。因为生活中人人都向往高雅,但现实中,我们又无法摆脱庸俗。我不敢自谕雅致,也从不奢求所谓的高贵与文雅,处在什么环境里,就做什么样的事。名茶品得,大碗粗茶也喝得,既可独自听琴赏月,又可醉后欢歌。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文章和诗句里,更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而在于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感受。因为,早晚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化作一缕青烟,被人遗忘掉,幻化在尘埃与空气之中。
现实生活中,如这位居士朋友的人,少之又少。在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后,回到自己的清心之地,每日净手焚香,品茶悟道,不问世事,不参人际繁杂,偶尔几个好友小聚,也是不争不论,笑容里透着清澈。人亦如那一只茶道杯,晶莹剔透,各色茶香对于杯子来说,也都是过眼的云烟,过后便放空自己,回归本无的状态。
其实,我们接受了朋友的雅,朋友亦容得下我等的俗,这便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彼此间展现着最真实的自我,显得如此珍贵。
临走时,朋友送给每人一只精致的景德镇主人杯。吃完喝完,还要拿着。既然给了,又都喜欢得不行,那就拿着吧。这种不客气,又一次体现了我们俗人的一面。没有约定再次相聚的时间,就这么一半清醒一半醉意离开了,度过了一段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却又是无比充实的时光。
其实,我们不能奢求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有所谓的意义。从一壶茶,到一杯酒,从清醒到醉意朦胧,然后再从醉意中醒来。这种往复,亦如一辈又一辈的人,有的故去,有的出生,这本身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吧。但是,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