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龙活虎,鼓足快干的劲头
——三论迅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会议上,市委书记孙爱军说,“聊城不只屹立于这方天地中,更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代表的不只是这片水土,更是她所哺育的人民。我们都是聊城的一分子,你我是怎样,聊城就是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需要所有聊城人的团结奋斗,650万聊城人民,凝聚起来就是坚不可摧的长城,团结起来就有改天换地的力量。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要鼓足快干的劲头,生龙活虎地干事,快马加鞭地干事。
“快”,就是高效快捷,要牢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坚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今日计,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只有快,才能有先发优势,慢了就会陷于被动,如果认为五年时间还长着呢、早着呢,那就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两军对垒,都愿打主动仗;两人对弈,都愿下先手棋。区域竞争也是这样,要赢得主动,就要开足马力、上紧发条,宁早勿晚、宁快勿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打响了团结奋斗建设“六个新聊城”的发令枪、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从现在起,从这一刻起,从手头正在干的事起,就要能快则快、分秒必争、一刻不停,以更快的“聊城速度”赢得先发优势。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城市、扩大改革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文化繁荣、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等七个方面的任务,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开逆风船、走上坡路。顺风顺水中的高效快捷并不难,因为各种有利因素集聚,难的是困难和逆境中的生龙活虎、高效快捷。在烧窑时,泥巴要经过1400摄氏度的高温才能锻造成各种精致的器皿,这就是浴火重生。推进高质量发展,也要面对更多的“痛苦”和“浴火”。很多时候经历的不是阵痛,而是长痛,这是考验斗争精神、发展能力的时候。要生龙活虎,越是艰险越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群策群力把困难赶跑,如果让困难捆住了手脚,那就快不起来。
有三岁之翁,亦有百岁之童,一人如此,一个地区也是这样。过去五年,我们以解放思想破冰、经“初心十问”自省、向“作风十弊”亮剑,经过一轮轮地“拧镙丝”“上发条”“钉钉子”,全市上下的精气神明显提振,“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由最大共识化为共同行动,“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由目标正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团结奋斗建设“六个新聊城”,争分夺秒开新局,必须坚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必须大力弘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泰山半腰有个地方叫“快活三里”,路平、林茂、景美,许多游人登山至此,往往会停下来歇歇脚,在这里举目远眺,油然而生“快活”之感。但有经验的挑山工却不敢在此止步,他们深知,一旦身心松懈下来,前方陡峭的十八盘就更难爬。无论是登山还是谋发展,都要杜绝“快活三里”心态,要始终提着那么一口气,鼓着那么一股子劲,做到有始有终、善作善成、不达目的不收兵。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放眼全国全省,处处勇往直前、力争上游,人人摩拳擦掌、争先恐后,让我们以生龙活虎的身姿,鼓足快干的劲头,推动“六个新聊城”由愿景变为风景、由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