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力竞争力
■ 赵芬 李梦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一定程度上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发展动能。中小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但同时也存在着创新动力和能力较弱、同质竞争严重等现象。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实施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品牌战略、人才培养等举措,不仅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更能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协同高效创新体系。一是加强产学研融合。汇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加强对各类研发平台的动态管理。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一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以数字化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塑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跨界融合,技术、产品、市场优势互补,实现多维度、深层次、嵌合式融通发展。
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提升品牌意识。把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培育一批美誉度高、影响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开展品牌策划。要紧紧围绕发展特点和优势,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内涵和定位,开展品牌策划。三是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品牌的传播,使用户认知企业、认知品牌、认知产品。同时,要积极申报国家和各级政府认可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认定、评价和奖励项目,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是建强企业家队伍。特别是要加大对年轻企业家的培养力度,努力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二是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继续开展工商管理培训、EMBA培训,培育一支具有全球战略思维、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懂得制造技术、具有战略开拓能力、有自强不息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通过首席技师培养、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制造业攻坚行动计划,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作者单位:中共临清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