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西王庄做活“地文章”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牛贵葆 赵营秋

“通过土地增减挂项目和蔬菜大棚改造提升,村民们不但住上了新楼房,还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村腾出了120多亩土地。”8月14日,说起村里今年的变化,莘县大王寨镇西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利非常开心。

西王庄村中心位置是新希望社区所在地,该安置区两座回迁楼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刘方利说:“这属于土地增减挂项目,主要做法是收回闲散宅基地后新建居民楼,将村民集中安置居住。今年6月,我们村的这一项目在全县率先竣工,104户村民喜迁新居,此举让全村增加了30亩良田。”

西王庄村地处马颊河畔,全村人口2887人,耕地4500余亩。去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县土地增减挂项目”重点村。刘方利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村研究制定了《西王庄村土地增减挂项目实施方案》,精心选址后,经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原计划工期为14个月,但仅用了8个月时间,两座六层回迁居民楼便拔地而起,于今年6月交付使用。

新建成的两座回迁楼总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有大小两个户型,基本满足了全部村民的住房所需。“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条件,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将空闲宅基地转换为良田。”刘方利介绍。

今年,西王庄村还被确定为“全镇大棚改造提升重点村”。该村曾是全县成立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最早的一个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合作社先后建起了1800亩蔬菜大棚。近期,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方利组织带领群众掀起了“旧大棚改造再提升、乡村振兴加速度”活动高潮。

“原来建的大棚存在短、矮等问题,自动化程度低,使用起来费工、费时,一个人只能管理占地2.5亩的大棚。现在通过‘旧棚提升、老棚改造’,一个人能管理占地6亩的大棚。”刘方利介绍,原来的旧大棚长70米、宽8米,经过改造提升,新的蔬菜大棚长110米、宽16米,能适应小型农用专业机械作业,减少人力,提升自动化程度,还能自动提温和喷灌,可大幅提升瓜果蔬菜品质,增加不少效益。

西王庄村的王宗磊是一名“80后”,由于父亲王海军年迈体弱,不适宜继续从事大棚蔬菜生产,他今年从城市返回家乡,接替父亲改造提升了两个旧大棚。“原来,一个旧棚年收入为3万至4万元,我现在承建的新棚每亩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在大棚改造提升过程中,西王庄村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或大棚置换,做到改造一个、成功一个,改造一个、带动一片,并争取各类奖扶政策,持续加大对路、井、电等基础设施的扶持投入,用政策引导推动大棚改造提升。镇、村领导定期到改造户家查看改造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发现困难第一时间解决。

与此同时,刘方利还组织带领群众加强科技引导,提升科技含量,推广应用了智能水肥一体化,增加了智能通风、温湿度监测、智能补光等各种高科技设备。截至目前,该村已改造提升旧大棚230亩。

2024-08-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984.html 1 西王庄做活“地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