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金融超市”赋能乡村振兴

83亿元贷款从云端“流”向田间

本报讯 (记者 张颖) 记者10月18日从冠县财政局了解到,在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中,冠县成功入选。

近年来,冠县抢抓政策机遇,创新推出“金融超市”赋能乡村振兴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政银农企”线上融资对接平台,打造“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了从“银行选客户”到“客户选银行”、从“群众找贷款”到“贷款找群众”的转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截至8月底,“金融超市”注册用户达到27.2万人,实现18个乡镇(街道)、760个自然村、11家驻冠银行机构全覆盖,线上申请贷款35843笔,线上授信17180笔、86亿元,线上发放贷款17011笔、83亿元。

加强组织领导打造金融人才队伍。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靠前指挥,配套完善财政资金保障,加强财金联动路径研究,确定探索搭建“金融超市”,作为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着力点,并在金融机构中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金融副镇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智能撮合交易实现在线“货比三家”。在“金融超市”平台上,11家驻冠县银行作为“卖家”自行上架金融产品,“晒”产品、“晒”服务,农户作为“买家”可以横向对比银行业务,在线货比多家,自主选择手续简单、利率低的产品。同时,平台设置排行榜,可以直观对比产品销量,为农户选择产品提供参考,引导银行机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主动减费让利。农户除可选择金融产品外,还可随时在线发布融资需求,供银行“抢单”,一次性提交需求,实现多家银行同时对接,全天候享受不断档数字化金融服务。

建立“513”机制融资需求快速响应。冠县出台《金融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513”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对接“三农”主体融资需求。用户融资需求发布后,实时同步到县政府、银行、乡镇政府管理端,银行端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首次电话回访,根据对接情况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贷前调查;乡镇政府端管理员(即各乡镇金融副镇长)及时跟进,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县政府端管理员实时监测银行机构对接情况,对超过时限未完成首次电话回访的银行机构进行督导提醒,同时对线上申贷用户进行满意度随机回访,切实提升“金融超市”服务质量。

以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沃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这既对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针对乡村产业链特点及小农户资金需求,冠县抓住政策机遇,创新推出“金融超市”赋能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在技术上,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推出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在布局上,不妨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点设置,加强对偏远农村的金融服务;在模式上,应推动“融资、融智、融商”有机结合,创新搭建产业发展、产销对接、融资支持等综合服务平台。

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可以让金融有力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期待各地为“三农”提供更多的金融“活水”,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10-22 冠县“金融超市”赋能乡村振兴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773.html 1 83亿元贷款从云端“流”向田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