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祥: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爷爷”
■ 本报记者 邹辉
“中国网事·感动2023”十大年度网络人物、全国“最美五老”、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含金量极高的荣誉称号全都指向一个人——“故事爷爷”王忠祥。
现任东昌府区侯营镇关工委副主任的王忠祥,1949年出生,同年,他的父亲在渡江战役中英勇牺牲,虽未曾谋面,但王忠祥始终不忘父辈遗志,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退休后,自幼受革命先辈事迹熏陶的王忠祥并未选择休息,而是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于乡间小道与村落之间,开始了他的“流动大课堂”。车上他自费制作的216块“四史”和国防教育展板,成为传递红色基因的桥梁。
“我从小是听着红色故事、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我参加工作、入了党,深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王忠祥告诉记者,聊城是革命老区,作为烈士的后人,必须饮水思源,有义务把聊城的革命故事流传下去,把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近年来,王忠祥走遍全镇64个村庄、全区125所中小学校,巡回宣讲4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两万余人次。
“五老”志愿者是王忠祥的另一个身份。2015年以来,王忠祥依托“五老志愿者工作室”,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面向农村地区的孩子开办“青少年夏(冬)令营”,组织开展免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等文化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受益青少年4万余人。
1948年夏,开封战役打响,众多聊城籍战士牺牲。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烈士的名字并没有被刻在开封市烈士陵园里。于是,王忠祥靠一张聊城市地图指路,骑着三轮车走访了122个行政村,累计行程约5000公里,核查烈士的信息。在他的努力下,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共有154位聊城籍烈士的名字被补刻在开封市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