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为媒,唱响文旅融合大戏
■ 张颖
妙手生花,擦亮葫芦文化名片;活动搭台,唱响文旅融合大戏。
10月12日—15日,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葫芦客商、种植户、文玩爱好者、葫芦艺术家云集聊城,再现“买天下葫芦、卖天下葫芦”的盛况。
葫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聊城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东昌葫芦以独特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并远销海外,东昌府区因此被授予“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在浩瀚的非遗文化海洋中,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昌府区持续推进葫芦雕刻保护传承创新,不断擦亮葫芦文化名片。葫芦匠人们积极探索新的制作技艺和表现形式、拓展应用领域、开展文化交流,让东昌葫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自2007年起,聊城市每年举办中国江北水城(聊城)国际葫芦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众多葫芦爱好者、从业者、游客前来参观。借助这一平台,聊城葫芦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葫芦产业作为聊城一大特色与亮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着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我市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不断壮大葫芦文化产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的工艺产品。以东昌葫芦雕刻为代表的葫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种植、艺术加工、展销、文旅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东昌府区还高标准建设了中华葫芦文化园、畅情教场李等文旅项目,开发了多条旅游路线,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休闲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消费者对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为推动葫芦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东昌府区探索建立“协会+研究院”的研发模式,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助推葫芦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种子研发—葫芦种植—葫芦文创及加工—全生态旅游”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条,让小葫芦长出大产业、土特产成为金招牌。在聊城,葫芦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
以葫芦为媒,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一出出文旅融合的大戏在聊城大地上轮番上演,不断提升葫芦文化节庆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推动聊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葫芦文化必将在聊城文旅融合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